千里赣江“第一隧”今日顺利贯通

12.12.2013  17:44

人民网南昌12月12日电 (肖成)有着千里赣江“第一隧”之称的地铁1号线秋水广场站至中山西路站盾构区间上行线,历经398天的奋力掘进,于12月12日14时30分顺利贯通。据悉,该隧道的贯通创造了国内泥水盾构穿越复合地形实现沉降最小和在泥质粉沙岩层中掘进里程最长的纪录,结束了700公里长的赣江没有隧道的历史。

千里赣江“第一隧”全长1889米,上行线于2012年11月9日从秋水广场站始发,由法马通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据介绍,该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主要有三大难点:上软下硬的地质条件;需穿越江底断层带;江心覆土层比较浅,隧道的顶部距赣江底部的最短距离只有5.2米。

江底断层带具有岩层破碎、块度大,与赣江水系连通,水流丰富,水压高、岩层变化大、地质松散的特点,盾构隧道在通过时将要面临渗水被淹、盾构机卡壳、掌子面坍塌等灾害性事故。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为保证隧道掘进的安全,该集团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对过江隧道重难点进行讨论。特别是为确保安全顺利通过断层带,多次邀请全国轨道交通建设专家集体“会诊”,分别针对三大风险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式。针对渗水被淹的风险,过程中加强对管块拼装质量的控制,确保每一环管片达到要求。针对盾构机被卡的风险,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准确预判断层的位置,提前20环做好过断层的应对措施,在掘进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小推力、快速度、小扭矩”的泥水平衡模式掘进,严格控制盾构纠偏量,减少盾构施工对地层的扰动,最大程度减小对断层地带的影响。针对掌子面坍塌的风险,在通过之前,认真检查盾构机及各配套系统。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及地下水位监测结果,按照水土分算的方式,沿线路方向每环计算一次泥水压力理论值,工程技术人员24小时值班监测泥浆参数,及时更换、补充新鲜泥浆。

同时,加强应急管理,针对此次盾构机穿越断层,该集团成立了专门的应急管理小组,制定了详细可靠的应急方案,并在穿越之前组织了演练,为应对一切风险作好了各项准备。

据悉,千里赣江“第一隧”的顺利贯通是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通过施工熟悉掌握了四项技术:传统设备下泥质粉砂岩地层中连续墙快速成槽施工技术;富水砂层的带压进仓施工技术;富水砂层泥水盾构掘进沉降控制技术;泥质粉砂岩盾构机刀盘冲刷系统的改良技术。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