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防雷能力 减少雷电灾害

22.05.2015  12:23

5月21日,省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4年江西省雷电活动白皮书》。去年,我省哪个地方雷电日数最多?哪个地方闪电密度最大?防雷减灾需注意哪些事项?本报记者为你一一解读。

多雷区、强雷区——

去年全省地面落雷89.4万次

省雷电中心副主任李玉塔介绍说,江西在全国属于多雷区、强雷区。去年全省雷电活动频繁,仅击向地面的落雷就高达89.4万次,仅次于2007年(92.9万次)。其中,超七成落雷主要发生在一天当中的13时至20时。

一天中可听到或测到一次以上的雷声为一个雷电日。据《白皮书》披露,2014年,全省平均雷电日为86.7天,47个县(市、区)雷电日大于90天,其中安远、会昌、寻乌、宁都、信丰、泰和及赣县雷电日超过120天,平均每3天发生1次以上落雷,信丰县最高,达138天。

2014年,全省近八成的落地雷强度在10千安培以内,雷电流平均强度为8.7千安培。而一般家庭照明用电强度在10余安培。去年11月2日,全省最大强度的负电荷闪电发生在丰城市,为负262.3千安培;最大强度的正电荷闪电去年6月1日发生在万安县,达358.7千安培。

去年全省平均落雷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35次。单位面积落雷最多的设区市是新余和南昌,南昌南部、抚州北部、宜春东部、吉安西部、赣州中南部出现落雷极大值,每平方公里超过20次。高安市去年落雷次数最多,达到23879次。

雷灾事故频发——

直接经济损失10多亿元

据《白皮书》披露: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省共发生雷灾事故3960起,死亡32人,受伤13人,其中农村死亡29人,直接经济损失10多亿元。与2013年相比,在落雷次数明显增多的情况下,雷电灾害基本持平,经济损失减缓。

专家介绍说,我省雷灾呈现4个特点:一是雷击死亡事故多发生在农村,占总事故的91%。二是雷击事故主要发生在6月至8月,占总数的94%。三是午后及傍晚是雷击事故的高发期,26例雷击死亡事故发生在该时段。四是电力、通信行业、网络设备、家用弱电设备遭雷灾损失最大。

防范意识薄弱——

防雷减灾需要全民参与

据介绍,防雷知识缺乏、防雷设施缺失,是造成农村雷击事故频发的主因。据《白皮书》透露,缺乏野外防雷知识、田间地头缺少避雷场所,是造成农村雷击伤亡严重的主要原因。

农村建房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基本没有安装防雷设施,导致农村建筑容易遭受雷击。农村的电力、有线电视、广播等线路以架空为主,布线不规范,没有安装必要的电涌保护设备,成为雷击事故频发的又一大诱因。

而在城市,没有安装防雷装置、防雷装置不合格或已老化损坏等现象仍然大量存在。防雷措施不到位、防雷装置缺乏系统维护,造成城区老旧建筑和电气、电子设备遭受雷灾损失严重。很多小区基本没有开展年度检测,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雷击隐患。

省雷电防护管理局局长王晓昌说,当前,各界对雷灾的重视程度还不足。许多人存在侥幸心理,不少单位不去主动申报防雷检测。全省防雷年度检测覆盖率不高,防护不到位。目前,我省已进入雷电高发期,防雷减灾,需要全民参与。(记者 刘佳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