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江西:创新机制,阻断“病根”变“穷根”
因病致贫返贫是各地脱贫攻坚面临的“拦路虎”。江西创新机制,阻断“病根”变“穷根”,有效破解了因病致贫难题。
贫困人口大病报销逾九成
因煤气火焰烧伤,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宽田乡龙泉村贫困户刘小平住院不到一个月就花费41.4万元,但依靠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加上地方的民政救助和健康暖心救助,最后他只掏了1.9万元。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主任丁晓群表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普惠性医疗保障是贫困群众应对大病的第一道防线。从2016年起,江西全面推行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重大疾病补充保险制度,由政府出资,按每人90元的标准为贫困群众购买商业补充保险,构筑第二道防线,将经第一道补偿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全部纳入报销范围。其中,医保目录内医疗费用,由补充保险再报销90%,个人负担10%;目录外医疗费用,由补充保险再报销75%,个人负担25%。
为让贫困群众不为垫付费用发愁,江西还专门出台先诊疗后付费模式。例如,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夏莲村贫困户万桂珍到医院化疗,只需在出院时结算自付部分即可。
一些县市还统筹政府资金、慈善资金以及社会捐赠等渠道资金,建立了补充保险之后的“再补偿”机制。
丁晓群说,通过不断加固医保防线,江西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报销比例平均达到95%左右,最低自付比例仅1%左右,曾经“辛苦攒钱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状况正在改变。
免费救治“大病”患者
在面上发力的同时,江西针对发病率较高、负担重的特定病种建立了大病免费、专项救治制度。截至目前,江西已持续8年针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等10种大病实行免费救治,对食管癌、胃癌等15种大病实施专项救治。至今年10月底,累计救治大病患者89.9万例。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罗礼生说,大病救治是江西针对大病沉重负担实施的创新举措。在实行按病种付费总额控制的情况下,贫困患者在二级定点医院救治,费用先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80%,补充保险报销18%,个人承担2%。
“如果没有免费血透政策,就凭家里条件根本无法坚持治疗。”江西瑞金市泽覃乡光辉村村民杨小琴患尿毒症多年,如今她每周可以免费血透三次,一年能省下四五万元。
在推进大病救治过程中,符合救治条件的患者在定点医院,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即可住院接受治疗,治疗费用由医院和各部门进行核算。
大病免费救治,让更多贫困家庭看到了希望。
目前,江西全省正在接受免费血透治疗的贫困患者有3.5万人,而在纳入大病免费救治之前,坚持血透的病人仅2000多人,很多尿毒症患者因无力承担治疗费用,选择了放弃。
患者在县内就诊
由于基层诊疗能力欠缺,罹患大病的患者往往选择上级医院。异地就医成为拉低医保报销比例,增加患者就医负担的重要因素。
为此,江西瞄准25个贫困县公立医院发力,着力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全省遴选的603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贫困地区县级公立医院占336个;选派骨干医师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知名医院进修学习,贫困地区的占55.3%。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副处长刘晓辉介绍,近年来江西还加大了基层卫生队伍培养力度,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本专科医学生3857名,招募全科医生100名,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乡村医生2300余人。
“我们现在一年要做800多例小儿疝气手术。”赣州市于都县利村乡中心卫生院院长曾祥连说,患者愿意来这里,一是由于卫生院技术改善,二是因为费用低,一例手术经医保报销后自己只掏两三百块。
随着基层诊疗能力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就医半径进一步缩小,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县域内就诊。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统计,江西省群众县域内就诊率已由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前的70%,提高到86%。(半月谈记者 李兴文 高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