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大印度籍外教获“庐山友谊奖” 免费开设兴趣课

10.11.2014  11:38

  10月底,华东交通大学印度籍外教Nishant Kumar被授予2014年度“庐山友谊奖”。“庐山友谊奖”是江西省政府为表彰在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每年评选一次,是省政府授予来赣工作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在获奖前,Nishant就已经是华东交通大学的名人,他因无偿为学生开设兴趣课程而迅速走红,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洋雷锋”。

Nishant(左数第五个)和兴趣班的学生们在一起。

  外教无偿为学生“开小灶”

  作为一位来自印度的高级技术人才,Nishant曾在印度多家技术公司担任设计师、程序员及商务经理等职务,在软件、编程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及实战经验。

  2011年8月,Nishant来到华东交通大学后,在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教授C++、JSP、PHP等专业课程。细心的他发现,学校设置的这些课程与大型IT公司的要求相差甚远,即使学完整个课程也如“纸上谈兵”,很难真正满足企业对学生就业的要求,Nishant认为,解决该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于是他主动免费为学生“开小灶”,开设了“Java Gang”课程,教授学生最新、实用的软件程序,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向学生详细讲解就业所需的各项技能。同时,他还主动联系在印度的老同事、朋友,了解最新就业信息,介绍多家中印合作公司来华东交通大学招聘,促进学校与各技术公司的合作交流,为学生介绍工作岗位。

  常上到自习室熄灯才下课

  “Java Gang”课作为兴趣课程,不在学校的正常教学序列之内,通常只能在Nishant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后,找到空闲教室,才能开始上课。

  “同学们很希望学习编程,我想给他们一点帮助。”Nishant被同学们的求知欲所打动,有时即使忙到没时间吃晚饭,他依然坚持上课,经常上到晚上自习室熄灯,被教学楼管理员催促多次才下课。

  “每周总有那么几个晚上,我们冒着被管理教学楼的大叔清退的危险在15栋一起学习。”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学生胡飞飞是“Java Gang”兴趣小组的成员,胡飞飞说参与这个兴趣小组后,很多学生都获益良多。

  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去年,一家软件公司来华东交通大学招聘,共录用了8名同学,其中5名同学都来自“Java Gang”兴趣小组。

  “现在很多公司招工都很严格,需要拥有各项全面的技能才能更好地就业。希望我的‘小灶’能让同学们在面对就业时有更多机会。” Nishant表示,他还准备在校园主页开一个博客,写一些有关编程的知识,为更多同学提供需要的信息。

  把复杂编程课 讲得生动有趣

  同学们喜欢上Nishant的专业课,最大的原因在于“易懂”。“怎样让同学们更容易接受,我就怎么改。”Nishant在一个班级上完课后,他就会根据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及时对课件进行修改、调整,让课件尽可能简单化、精细化。

  对于软件学院的学生们来说,要想把专业知识学好,在课堂上当场理解、消化复杂的知识点无疑是最关键的。老师们如何把这些疑难知识点讲深、讲透,并不容易,尤其是外教们还面临着“语言障碍”。

  不过,面对一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尤其是针对专业术语一窍不通的学生,Nishant自有他的“妙招”:亲自动手示范程序,边操作边讲解,有时配上图片、视频讲解,“手嘴并用”,多管齐下。

  “Nishant的课堂气氛很活跃,他总能以一种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方法将枯燥难懂的计算机编程讲清楚。”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2012级学生范梦文告诉记者,在Nishant的课堂上,同学们和他是师生关系,更是相互交流思想的朋友。

   文/图 钟辉兰 江南都市报记者廖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