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三线”并进创新校院两级管理模式

05.12.2014  20:03
  2013年5月华东交通大学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大讨论活动中提出,大胆改革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确立学院办学主体的地位;
  2014年初,该校中层干部研讨会上,学校与各学院签订了“目标责任状”,2015年6月将对各学院的发展“目标”进行考核;
  2014年下半年,该校正式出台校院两级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这几个时间节点深深镌刻在华东交通大学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史上:
  18个月蹄疾步稳,540天深自砥砺,32400小时激流勇进。
  是什么力量让全国高校一直都在尝试啃下“校院两级管理”这块“硬骨头”中,华东交大率先确立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稳扎稳打,稳步推进。
  是紧跟顺应社会发展和符合高校发展规律的“步子”,是拥有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脑子”,校院两级改革,华东交大先活跃“脑子”,也迈开了“步子”。
  “校院两级改革贵在理念的转变,做好顶层设计,舍得放权;重在落实,千招万招,抓好落实就是好招。”华东交大校党委书记万明坚定地说。

  松开“权力红线”:权力下移  提升学院发展活力
  “学校中各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也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更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华东交通大学校长雷晓燕说。原本学校把所有的决策一手抓,吃“大锅饭”的模式已经不适合学校和学院的发展。要把原本属于学校的决策权放到学院去,让学院甚至是老师“接棒”,才更加适应学院的发展。
  华东交通大学紧盯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这个中心,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反复调研和讨论,华东交通大学出台《华东交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办法》。  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读其中的精髓:“学校做宏观统筹,顶层设计,把经费、人事、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权利下放到学院,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让学院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制定出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学院的自主性,激发活力。
  在华东交通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中,他们以责权划分为核心,理顺学校与学院的责权关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把管理重心下移,赋予学院更多的人财物权,使学院成为真正的办学主体。逐步形成了学校宏观决策、部门协调配合、学院实体运作的管理模式。
  为使学校赋予学院的权力能够真正落实,华东交通大学还出台出一系列的配套办法,在学院推行教授委员会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专家治学、民主管理”的优势,为学院的自主发展保驾护航。
  在华东交通大学修订的《华东交通大学学院经费管理办法》中,鼓励各学院充分利用本部门的人力物力资源创收,支持把创收的钱发给老师,有效激发并持久调动起学院这一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紧握“监管标线”:定量倒逼  激发学院干事动力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后,如何平衡学院的自主性和学校对学院的监管和评估?为此,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张玉清说:“既要发挥学院的自主性,又要紧握学校对学院的统筹。学校以目标管理为驱动,从而让学院发展有章可循,更加规律。
  今年年初,华东交通大学各学院与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据了解,签订目标责任书是这个学校对学院进行定量考核的一部分。为进一步规范考评机制,该校建立由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考核工作小组。每年学校将对照目标责任书,根据各学院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定量考评。
  在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包括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学生管理、教学科研及相关管理、学院管理与运行的综合业绩等7个方面,有26条定量考核细则。华东交通大学在制定定量考核标准时,充分考虑学院人、财、物等教学资源的投入情况及各学科的差异性,对获得突出成绩或重大突破,取得标志性成果,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年终考核等级将直接认定为合格及以上;教学工作考核后三名的学院,不得评为优秀等内容。
  明年6月初,学校将启动对学院的年度考核工作,以分数的形式进行定量考核,分档排队。届时将加大奖惩力度,把定量考核与学院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经费管理等挂钩。定量考核不及格的学院,进行经济处罚,并对学院党政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促其限期整改。26条考核细则,犹如一把尺子,逼着每个学院对照标准量长短,谋发展。

  延长“发展长线”:释放红利  形成校院管理合力
  “学校采取的权力下放和加强监管的措施,使学院这个根部更加扎实,同时也给学校‘大脑’减负,让学校有更多精力抓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大事,推进学校发展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的快车道。近期,也在全面筹备今年寒假以校院两级管理为主题的研讨会。”华东交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刘平表示。
  一方面是学院有了更多活力去干事创业,一方面是学校有更多精力去保障学院的发展、去抓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大事,把改革发展的红利释放给每一位教师。
  去年,华东交通大学在学校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的大讨论活动。通过召开专题调研会议、开通网上意见箱、个别访谈等多种渠道,做到了对教职员工的全员覆盖,征集到意见和建议400余条,并梳理查摆专项治理26项、制度建设31项、意见建议304条,并已其全部办结。
  学校领导还到各学院调研,了解学院的需求,帮助学校教职工解决问题。自2013年暑假起,学校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了教工住宅、学生宿舍等设施的维修改造,启动了网球场、24号教学楼、南北区各一栋学生宿舍、温水游泳馆等项目的立项建设等工作;并决定将温水游泳馆和网球场(馆)免费向教职员工开放,不断满足师生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学校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同时,还以开明的姿态积极走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一批战略合作协议。该校各学院相关领导带队分别奔赴在全国各个角落,主动和地方政府对接成效显著。华东交大轨道学院首次承担常州地铁公司的人才培养任务;首次获得安监局的特种作业技能鉴定资格:首次获得特种行业电工作业(低压)和制冷与空调运行两个特种项目的培训和鉴定资格,目前正在开展首期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首次进入了中国铁道总公司年度培训计划;首次承办了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地铁的培训任务。
  在学校的带领下,全校上下形成了的谋发展、创事业的良好氛围,各个领域都能看到各学院主动寻求发展的身影,学院走出去、引进来的想法更加强烈。华东交通大学成立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西)基地,成为江西首个获批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土建学院把国家标准《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送审稿)审查会请到学校召开,主编出江西省担任主编的第一本建筑行业国家标准。外国语学院积极联系担任中国铁路首席翻译的校友任化,经过外国语学院本身出色的教研成果和不懈努力,和任化台前背后的强有力的支持,成功申报翻译硕士点,为学院的专业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体育学院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去,前段时间,体育学院学子曹硕参加仁川亚运会,并夺得男子三级跳远冠军。研究生在数学建模大赛中荣获国家二等奖及多个奖项,外语学子在全国英语竞赛中荣获特等奖,国际学院学子在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上斩获骄绩,信息学子荣获全国物联网大赛一等奖等。
  在学校大讨论的背景下,各学院还纷纷思考如何变革、如何服务学生。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花落交大,团中央的“三走”系列活动,华东交大榜上有名。软件学院积极探索毕业论文  (设计)多样化评判的新思路,出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替代办法》,让符合一定条件的正式发表的论文、学科竞赛作品、创新项目、专利等科研作品,替代本科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达到毕业设计的要求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华东交通大学,各学院以服务学生的理念,积极开展就业工作。他们对准学生专业特点,分别自己举办具有行业特色的集中双选会,开拓了学院就业新市场,受到学生欢迎,学院二级就业市场得以繁荣。其中艺术学院和外语学院分别举办了艺术生专场招聘会,女子专场招聘会。

  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华东交大人在学校方方面面的改革中正向世人宣示:改革不落后、思想不边际,发展挤排头,能量正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