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伟:华为拒绝总理贷款给谁上了一课?

26.12.2013  12:50

  “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于2013年12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经济论坛专家,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演讲中透露,朱镕基曾主动要给华为贷款,任正非当着他的面答应,但背后却拒绝了。因为不想和政府“挂得太紧”。(12月25日人民网)

  同工商银行、中石化等排名靠前的世界500强不同,华为一没国家政策优先,二没资源垄断支持,三无国家资金扶持,依常规思维而言,华为的生存空间实在有限,遑论进入世界500强,可华为不仅进了,而且是在公司创立初期拒绝总理亲自送上门的3亿贷款的前提下。

  现在看来,拒绝懂经济的总理的3亿贷款,这件事本身不算什么,可背后传达的华为经营治理理念让人侧目,公司创立初期,而且做的是科技含量高度集中的电信设备,搞研发最花钱,而且花了很有可能血本无归,即便如此,任正非还是拒绝了送上门的3亿贷款,不是怕还不了,再说了,总理特批,即使还不了,有关部门也不会催着要,毕竟在中国官场生态下总理的话就是挡箭牌,除了“不想和政府挂的太紧”,还有什么理由?那就是任正非相信市场的力量。

  市场的本质是优胜劣汰,华为做的是最前沿的电信技术,要做成最顶尖的技术,就要接受市场的检阅,能在波诡云谲的市场竞争中活着并壮大的公司,才是真正有竞争力、配得上生存的公司,华为誓要做最好的由市场说话的电信技术,靠政府贷款活着算什么?这势必与华为的狼性文化冲突,势必会稀释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华为今日的发展证明,相信市场,接受市场的优胜劣汰,能在市场的大海里游的好的公司才是真正有竞争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的公司。

  再来看任正非拒绝总理的理由:不想和政府挂的太紧。事实上,“不想和政府挂的太紧”的华为做到了“什么都有政府给”的国企都做不到的高度。华为的成功经验再次验证了;我们的政府急需向服务性政府转型,政府要把“闲不住的手”拿开,不管是对国企(对国企当然要做好国资管理),还是对民企(当然违法行为除外)。

  也许正因为任正非拒绝了总理3亿贷款的魄力和决心,以及背后毫不打折的市场经济理念,造就了今日的“中国更是世界的华为”,背后的“不想让政府挂的太紧”理念是否鞭策政府反思:我们是否对民企管的太多?我们是否对国企管得太多的同时又给的太多?

  其实,由于互联网经济是全新事物,其发展浪潮远远领先政府应对步伐,于是,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中国政府对以阿里、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干脆少管或不管,这才有了中国互联网经济与世界前沿的齐头并进,那么,政府在互联网经济和华为上的做法能否推而广之?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理念急需落地之时,任正非拒绝总理贷款的故事被揭秘,给“总是闲不住手的政府”和心智尚不成熟的国企和民企都上了生动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