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东部海域拍摄到野生水獭嬉水(图)
中新网11月4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东部海域来了一群野生水獭,一些民众亲眼看到它们在海湾嬉水。华人陈蔼琪(19岁,大学生)昨早(3日)10时许跟朋友到白沙海边时,发现了这群水獭,马上用手机摄录它们在水里载浮载沉游水的场面。
她说:“它们好像突然出现在水中,离岸边不远,很多人都看到了。时常在这里钓鱼的人告诉我们,它们是水獭,有时晚上也会看到它们出现。”
陈蔼琪拍摄的录像显示,这10只水獭集体出现在白沙奎笼附近,缓缓游过海面,几只还不时回过头来,等待落后的同伴,模样可爱。
水獭是水栖哺乳动物,流线身型,常在沿岸河流或近海林地栖息。
据了解,有两种水獭栖息在本地海域和红树林中,它们是小爪水獭(Asian Small-Clawed Otter)和滑獭(Smooth Otter)。小爪水獭属体型最小的一种水獭,主要以蟹类为食,爪子长得像手指,动作敏捷,可受训练来玩抛球游戏。滑獭毛发则比其他水獭品种短而滑,生活在红树林沼泽地,是本地常见的一种水獭。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讲师西瓦索迪(N. Sivasothi)受询时说,本地水獭多集中在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和乌敏岛。其中双溪布洛的水獭群,早在16年前被发现。
他指出,从水獭分布地点来看,柔佛海峡是主要的活动范围。近年来,不少目击地点也出现在实龙岗蓄水池、榜鹅和白沙,也有人在樟宜和东海岸看到水獭。它们晚上会以林地巢穴作为休息地点,白天会下水捕鱼。
西瓦索迪看了读者拍摄的水獭视频后说:“水獭群居,一个群体中通常都能看到‘老中青’三代水獭,有时一群可多达20只。本地常看到的大多是滑獭,从短片中还能听到它们利用吱吱声在沟通。”
不过,由于水獭的“社交圈子”时常变换,因此保育专家目前还不知道本地确切的水獭数量。西瓦索迪说:“它们的数量经常在变,有时看到两只,有时八只,一些年轻水獭还会离队去别处活动。水獭在七、八十年代并不常见,一直到1998年,人们才在双溪布洛重新发现它们的踪迹。”
本地保育团体关爱动物研究协会(ACRES)执行理事长黄国光受访时则说,水獭体型比一般海濑来得小,习惯生活在离海岸较近的水域,不过人为或捕鱼等活动目前并没有威胁到它们的生存环境。(杨漾)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