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华:暴涨停车费治堵是在饮鸩止渴

20.03.2014  10:39

  近日广州市物价局公布《广州市优化调整停车场差别化收费方案》:一类地区住宅区露天停车场从过去每小时1元上涨到每15分钟1元,上涨幅度300%(方案一);路边咪表停车从每15分钟2元上涨到每15分钟5.5元,最高限价由80元/天上涨到176元/天(方案二);商业停车场由半小时5元上涨到15分钟4元(方案一)。(3月18日《人民日报》)
  
  据广州物价局解释,本次差别化停车收费优化调整,就是要通过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个体车辆尽可能选择城市外围停放,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尽管这种解释很“委婉”,但明白人一听就清楚,实际上就是通过大涨甚至暴涨停车费的手段,来治理广州市的交通拥堵状况。

  相关报道显示,广州是既北京、上海、贵阳之后,第四个限牌治堵的城市,限牌治堵伊始,尽管受到众多舆论质疑,广州市相关部门依然对限牌治堵抱有很大的期望,认为有效控制城市机动车的保有量,可以极大缓解市区交通的拥堵状况,算起来,广州实施限牌治堵政策已经过去一年多,按照当时的通告说明是“试行期一年”,既从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止,但据媒体报道,在“试行期”没有结束之前,这一规定经过少量条款的修改已经成为未来10年的长期政策。而事实上,广州城市交通的拥堵状况,并没有随着“限牌治堵”政策的实行产生多少变化,同他前面几位“老大哥”一样,该堵的路段照样在堵,该堵的时间一分钟也没有减少。

  在所有硬件设施没有较大改善的情况下,在“”字上做文章,沿着限牌、限行、限号一路走下去,不但让城市的幸福感大打折扣,更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治堵的目的没有达到,却把政府部门的懒政、智慧贫乏以及以治堵为借口把眼睛瞄准市民群众钱包的贪财心理逐渐暴露了出来,更把市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不满情绪一步步点燃,广州似乎既想沿着北京、上海等地在“”上字走下去,显然又想“抄近路”,试图用大涨停车费的“经济杠杆”这一“法宝”,要把街上的车辆或是赶回自家车库,或是赶出广州市,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广州这一明知不可为而为的举措,既不是真正为了治堵,更不是要把机动车赶走,正如一位上班族所言,即使大涨停车费,出行成本大幅增加,该怎么开车还得怎么开。其实这也正是广州大涨停车费所要实现的目的,停车费暴涨不是希望大家都不要来停车,而正是希望这些“该怎么开车还得怎么开”的司机们把更多的钞票送到政府部门手中来。

  显然,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在“”字上做文章,以高收费的“杠杆作用”,无疑会控制私家车数量的增长,也无疑是最省时省心办法,而且还能让地方政府的财政定期收获一大笔银子,但在市场经济环境和提倡建设幸福城市的理念下,用行政手段和收费措施来控制私家车的增长,显然有悖市场规律。人们在经济收入状况改善和追求生活质量过程中,购买私家车和畅通出行更无疑是幸福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依靠“限牌”、“限行”、“限号”和高收费手段又不能保证出行畅通的城市,城市的幸福指数注定要大打折扣,同时,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出行环境是政府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其实,治堵的办法很多,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广州,更应当将思维拓展开一些,更要反思为什么“道路规划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公共交通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发展瓶颈,无论“治堵”的路怎么走,既不应该步入北上广的“后尘”,更不能还用这种大涨停车费的手段来“抄近路”,机动车的增多和出行畅通,不仅体现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更展现出一个城市的活力,没有科学的规划和智慧的管理,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字和大涨停车收费来治堵,治堵的目的或可以实现,但确实是在“饮鸩止渴”,他不仅在普通百姓眼里,折射出政府公信度缺失和智慧贫乏,所流露出的更是懒政以及对百姓群众利益的冷漠甚至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