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勇:单薄的“寿命延长”撑不起“延迟退休”

24.06.2014  11:01

  “延迟退休年龄是人均寿命延长的内在要求,这是一种客观规律。”6月20日,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系主任、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担任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演讲嘉宾,并接受了南都记者专访。他表示,延迟退休不会一下子就延长,也不会一刀切。现在关于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依据的是1978年的国发104号文件,当时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是66岁,但现在我国人均寿命已达74岁,而退休年龄并没改变。“总体来看,现在我国退休年龄在世界范围内偏低。”(6月23日《南方都市报》)

  我国人均寿命已达74岁,有多少可信度?某人医疗条件好,生活条件好,活了98岁,某人仅活50岁,两人平均寿命74岁,这对社会而言有什么意义?这样的现象还真不能以少数问题来看待,近两年,我身边就有工友:两个59岁过世,一个34岁过世(大早过世的员工亲人没有具体统计,大约5人左右)。如果推广到总厂,或往前推上10年,工亡的都统统不算,得各种癌症,重症,大早去世的不在少数,一些网友也说自己身边有这样的现象大量存在。或许就和某穷村“隔壁有个钱百亿,一摊都是亿元户”的统计一样,一部分精英长寿,一部分劳工短命,这个“寿命延长”是不是单薄了点,甚至弱不禁风呢?难道要靠一帮七老八十的所谓精英去撑起“延迟退休”?

  退一万步说,假定“寿命延长”靠得住,假定“延迟退休”是否违犯法治,违反契约,是否得罪群众等诸多因素统统不予考虑,你要人家延迟退休,至少有两个问题不能不考虑:劳动者体力靠得住吗?脑力靠得住吗?

  先说体力。“20多年来,看到了一批又一批老同志退休。无论男女,人到50岁,视力不好,精力不济,做不动了,如车工、焊工、铸造工、行车工。他们有两个想法,第一,早点退休。只能内退,特殊工种可以提前正式退休。这条路稍微宽点,最近几年收紧。第二,换个轻松点岗位,比如从事仓库等管理岗位,经过这些年的企业改革,基本上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很多的位置腾出来,这条路很窄。”两年过去了,现实还是基本如此,这条路可谓越走越窄,老同志没有多少体力了,你要人家延迟退休,这不是逼人家犯错误,找死和早死吗?这岂是以人为本?倘若老同志体力透支过度早逝,怎么实施延迟退休?那个延迟退休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再说脑力。先不说一线劳动者的脑力,我们来看看专家的脑力是否足够够用。今年50岁的褚福灵表示,“如果平均缴费三年或两年,今后领一年养老金,这就符合养老保险规律;如果平均寿命延长了,变成缴费三年或两年,却领三年或四年以上养老金,就不符合保险制度规律,会导致比例失衡,就需延迟退休。

  顺着专家的思维,我们假定25岁参加工作,60岁退休,这样就要工作35年。假定大家都可以拿到退休工资,假定能活到96岁,缴费35年,拿36年养老金就不符合保险制度规律吗?我们不是时常祝愿大家健康长寿吗?难道都是一句假话、谎话?如果这样,不想要我们领养老金,希望我们在60岁前过世,请直说,何必为此假大空!人均寿命74,缴费35年,只能拿14年养老金,这样就符合养老保险规律了?这是什么混账逻辑啊?一个聪明绝顶的50岁教授大脑就如此糊涂,你能奢望其他人50到65岁时还能神志清楚,可能吗?如果老人经常错把“沁阳”当“泌阳”(一字之差导致中原大战冯阎败北),“耒阳”当“莱阳”,犯下大错,得不偿失,谁来担责?想过这些问题吗?

  “寿命延长”了,或许是事实。但是,劳动者体力没有延长,脑力没有延长,单薄的“寿命延长”撑不起沉重的“延迟退休”,我们拿什么去延迟退休?难道我们做梦去超英赶美吗?延迟退休到底是寿命延长的客观要求,还是部分精英恋权的主观要求?这难道不值得好好追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