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干部为什么进城就要换老婆

23.04.2014  16:10

  核心提示:这个要求,对留在农村的女人不公平,对这些男人却是最正常不过——你总不能说五四的时候鲁迅们换老婆就是反封建,而共产党进城的干部换老婆就是道德败坏。至于后来的婚姻是不是有爱情的婚姻,那另当别论:现在的婚姻有多少有爱情?大家还不是个个该换的时候就换?

  本文摘自千龙网作者:赵冬苓原题为:南下干部为什么进城就要换老婆

  解放前夕,包括15000名山东籍干部在内,数万名干部随军南下,他们突破重重困难,在南方建立政权、剿匪反霸、接管城市、稳定经济,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山东影视剧制作中心继《闯关东》、《沂蒙》之后精心打造的又一鸿篇巨制,热播电视连续剧《南下》首度聚焦南下干部群体,展开新中国发展史上一段恢弘的历史画卷。1月15日,该剧编剧、著名作家赵冬苓在其博客发表创作漫谈,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诠释了南下干部为何进城就换老婆。

  解放初期,几十万南下干部中,凡是在农村结了婚的,大部分在南下后离了婚,抛弃了农村的妻子,娶了南方的新太太。在为《南下》搜集资料的时候,我甚至看到了一份当时的最高法院下达的文件,文件精神是要求各级法院简化南下干部的离婚程序,为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离婚提供方便。他们离婚,甚至不需要征求原配妻子的同意,只需寄一张离婚证明回家。他们一般是把农村老家的全部财产留给了农村的老婆,当然,和所谓的财产一起留下的,还有他们的孩子和他们的老娘。可是,在那个年代,一个离了婚的农村妇女能上哪儿去呢?所以,可能只有在中国,才会有这个词,叫离婚不离家。这些被男人抛弃了的女人仍然留在她们原来的家里,养育孩子,侍候公婆,承担着原本应该男人承担的劳作,渡过一生。

  2006年,我为创作《沂蒙》在山东临沂采访,听过太多离婚不离家的悲情故事。那些女人,在战争年代,把她们的男人送进队伍,以柔弱的双肩挑起一个家庭的重任。她们的男人在外面有了出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走进城市以后,就寄回来一纸休书。他们中的许多人直到文革时也没回过家乡,有些人在父母过世时都没回来,全由家里那个被抛弃的女人操办一切。当时的我愤怒而感慨,因此才有了《沂蒙》中的继成:我让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婚姻,进城后迅速忘本,又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运动中受到批判,新太太离他而去,又老又病的他不得己回到家里,恳求原配妻子心甜的原谅,在忏悔中死在心甜的怀里。

  如果有观众看过《沂蒙》又看过《南下》,会发现在这由同一作者写的两部剧中,对南下干部换老婆这一历史现象却有着大相径庭的两种解读:在《沂蒙》中,作者给予换老婆的继成最严厉的道德上的批判,而在《南下》中,作者却给予换老婆的陈家善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这不是两面三刀讨好观众,这是作者在对这一历史陈案了解和思考后认识的转变和深化。

  过去中国农村的婚姻状况大家都是了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到洞房之夜,男女双方还没见过。在这种婚姻中,不敢说所有,但大多数没什么爱情可言,不过是男女搭配过日子而已。只是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里,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婚姻,绝大多数人也能相安无事。

  现在好了,男人出去了,走进了城市。随着他们眼界的提高,世界的扩大,他们的心也大了。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的那种只承担生儿育女功能的婚姻,他们在渴望,渴望自己也能象城里人一样,卿卿我我,男欢女爱,拥有一个有爱情的婚姻。这个要求,对留在农村的女人不公平,对这些男人却是最正常不过——你总不能说五四的时候鲁迅们换老婆就是反封建,而共产党进城的干部换老婆就是道德败坏。至于后来的婚姻是不是有爱情的婚姻,那另当别论:现在的婚姻有多少有爱情?大家还不是个个该换的时候就换?

  我还有一层意思,是妄自揣测,说出来也要遭人骂。但既然想到了,还是要说:当时的领导人为什么对这么多的干部换老婆采取一种默许的、甚至是纵容的态度?我们当时的领导人几乎人人都换过几任老婆的,是不是他们从自身的经历中了解这些男人的感受?还有,从政治上考虑,几十万人呢,他们是不是并不赞成这么多干部把他们农村的老婆孩子带到城市去?

  我个人认同这后一层考虑。共产党进了城,希望从一个农民党变成工人党,从农村走向城市,也希望它的干部们尽快从农民变成城里人,变成城市的管理者。如果这几十万人都拖家带小,那倒真是农村占领了城市,所以,还是轻装上阵的好。

  没有农村的家小,这些人变成城里人会更快。历史的进步往往以牺牲个人为代价。很不幸,这种代价落在在这些曾经为革命、为家庭、为她们的男人的进步做出过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的女人们身上。

  这就是我写过《南下》以后对南下干部换老婆的认识:在道德上可能有值得非议之处,但可以理解,并且是历史必然。

  所以,才有了现在对陈家善的设计:老婆是童养媳,比他大六岁,一进门人家以为来了陈家善的娘。老婆成天念叨对陈家善的好,令陈家善不胜其烦,一心想摆脱这个婚姻。后来遇到凤儿,只是水到渠成而已。但遇到政治上的风险的时候,老家的女人马上表现出她为男人不顾一切的牺牲精神,哪怕那个男人已经有了“新丈人”。这就是中国农村的女性。这是她们伟大的一面,也是她们不幸的根源。

  我通过唐志先的嘴,提出了对换老婆的最低要求:你的婚姻情况我知道,你要换,我理解,但你要为她们母子的生活负起责任。但很遗憾,我在临沂采访的时候知道,许多南下干部连这一点也没做到。后在浙江采访时还听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位高级干部,换过老婆以后,老家女儿千里迢迢挎了一篮子苹果来找,当父亲的居然不见面,也不允许别人接待。下面的同志看不过去,凑了钱给女儿买了张票送她回去。女儿临走时把带来的苹果丢了满地。这才有了剧中陈家善的儿子抗战,有了他在父亲的婚礼上,把母亲捎来的鞋绞烂那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