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祭!

13.12.2014  21:36

        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电  13日,古城南京,寒风凛冽,往日喧嚣的繁华都市显得格外沉静。

        上午10时,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哀乐低徊。

        10时零1分,南京的上空鸣响起凄厉刺耳的防空警报,轮船、火车停驶鸣笛,向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致哀。汽车停驶鸣笛、行人驻足默哀,公共场所的人们停下手中的工作默哀。

        中山陵、雨花台、花神庙、北极阁、中山码头……在17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各界群众自发组织的悼念活动同时举行,人们纷纷敬献花圈,深切缅怀、沉痛哀悼。

        77年前的这一天,日本侵略军攻入南京,开始了疯狂的南京大屠杀,30万中华儿女被日军以各种形式杀害。

        77年后的今天,以国家公祭的形式祭奠在这场浩劫中逝去的同胞,告慰冤魂、警醒世人、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冬日的阳光下,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长墙上竖起的“国家公祭”的黑色标牌格外醒目,在外墙上张贴的一幅幅纪念遇难同胞的海报,无声地诉说着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暴行。

        在中山陵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东郊丛葬地,埋葬着日军南京大屠杀的3000多名无辜民众。哀悼的群众来了一拨又一拨,他们有的献上鲜花,有的在丛葬地边沉思。警报声响起,悼念的市民在丛葬地纪念碑前肃然默哀,寄托哀思。

        “我希望孩子们和更多人能记住民族的灾难史。”35岁的南京市民朱琳带着5岁半的女儿到中山陵参加公祭。而8岁的一年级学生蔡望遥早早地来到丛葬地纪念碑前,认真聆听史学专家讲述东郊丛葬地历史。他告诉记者,今天班上的同学都到住地附近的悼念地点参加公祭活动,一定不能忘记历史。

        在下关中山码头遇难同胞丛葬地,停靠在码头的船舶上悬挂着“勿忘国耻,珍爱和平”的条幅。“面朝长江的方向,我们在此宣誓:永远铭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海巡0603艇上传来南京海事局职工郑重的宣誓声。当空中响起警报声,凭吊的大学生和武警官兵向死难者默哀。邹镓豪同学沉痛地说:“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在北极阁遇难同胞丛葬地,前来悼念的人们纷纷献上花圈和鲜花。一些青少年打出了“祭南京殇、励少年志、圆复兴梦”的蓝色横幅,宣誓悼念,勿忘国耻。75岁的东南大学退休教师徐士钰与夫人一起参加了悼念活动。他告诉记者:“77年过去了,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如果忘记历史,悲剧就会重演。设立国家公祭日可以让年轻人认识这段历史,提高民族凝聚力。”

        在南京城中心的新街口广场上,南京力学小学一年级学生李子瑶对记者说:“我要好好学习,让祖国强大起来,不让悲剧重演。

        在南京长江大桥上,当空中响起警报,行驶中的车辆次第靠边停驶,鸣笛致哀,江面上同时传来轮船的汽笛声。在大桥上做了10多年救援志愿者的陈思与过往行人一起伫立在人行道上。他说:“30万同胞遇难,惨痛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都要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祭奠。”

        在87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家里,老人举行了家祭。白布鲜花搭起的祭台上,摆放着被日军残暴杀死的父母、姐姐和四个弟弟的灵位。老人带着家里11口人向被杀的亲人敬献了鲜花,烛台上闪烁的火苗,犹如死者不屈的英灵,诉说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常志强说:“在国家公祭日举行家祭,让儿孙永远不忘这段苦难的历史。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意味着重犯。

        从城内到城外,南京城笼罩在一片沉静凝重的气氛中,人们把伤痛刻在心里,以各种行动祭奠死去的冤魂。(参与记者孙彬、潘晔、王珏玢、刘巍巍、陈刚、朱国亮、凌军辉、陈益宸、李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