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史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17.02.2014  14:09

南京市档案局首次公开一批珍贵档案,这批档案形成于1937年至1947年,共183卷,详细记载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的罪恶事实和日军侵占南京期间犯下的大量罪行。此次公布的珍贵资料将与之前的5组“南京大屠杀史档案”一起,第三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此次公布的档案资料共183卷,包括大屠杀期间慈善团体掩埋尸体、救济难民情况统计;民国南京各级政府所做的市民遭受日军屠杀、房屋焚毁、财物被掠的调查;市民呈报的家人被杀、财产被抢的申诉和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关于南京大屠杀案的调查报告等。这批资料有相当一部分是1937年至1939年间形成的同时期材料,涉及面广、人物背景丰富、材料相互印证、证明力强,是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的有力证据。

据了解,早在2011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就启动“捆绑申遗”,共有形成于1937年至1948年间的5组档案,列入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分纸质、照片、胶片三类。2012年8月13日,南京市第二次启动“申遗”工作。

世界记忆遗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旨在抢救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目前,中国有七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