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缘起金陵名园妙相庵的凄美爱情传奇

13.10.2014  13:18

  “老南京”版昨天刊登的文章称,雨集妙相庵,烹尝梅水茶,是晚清时金陵读书人每年都会参与的文化雅集。妙相庵也由此名播江南。妙相庵位于鼓楼东南边的薛家巷,临近唱经楼,《金陵园墅志》称其为“屈子祠园”。

  晚清妙相庵还发生过一个真实的凄美的爱情悲剧,是对那个战乱年代的血泪控诉。由于乡邦文献没有记载,故不大为人所知。

  王湘绮留诗妙相庵

  妙相庵不仅仅是个小庙,还是一座著名的园林。园中因山为楼,凿石为亭,四时花木,颇多胜景;不独风景如此幽静,而且文化氛围浓厚。名人的书法,精美的刻石,众多的诗词和楹联,让人乐于在这里驻足。

  清末大诗人王湘绮在南京时听说妙相庵中有不少道光、咸丰两朝众多名臣、名士的诗词刻石,欣然前往游览,写下了《独游妙相庵观道咸诸卿相刻石》诗:“成败劳公等,繁华悟此间。依然一片石,长对六朝山。花竹禅心定,蓬蒿战血殷。谁能更游赏,斜日暮鸦还。”(此诗《湘绮楼全集》未收,录自张伯驹编著的《春游琐谈》。)

  妙相庵中的楹联也为人称道,有几副流传至今。如佛堂联:“半个蒲团天地老;一声清磬古今空。”小淇澳亭的楹联:“剪一片绿云补纳;留三分皓月看经。”都有十足的禅意。

  妙相庵长联中有两副最佳,其一为僧人月庵所题:“四百八萧寺繁华,都付与无边烟雨;三十六洞天缥缈,且于此小住林泉。”其二为仁和(今杭州)名士王紫仙所题:“燹前楼阁未成灰,衹剩得半折磬、一卷经、五更钟,六月凉风、三冬积雪;雨后园林无限好,最爱是百本蕉、千条栁、万竿竹,数声啼鸟、几寸游鱼。

  黄钧宰记录这个爱情故事

  正因为妙相庵是一座文化园林,一对才子才女才在这里出演了一个真实版的凄美感人的爱情悲剧。

  黄钧宰(1826-1876),字仲衡,号天和生,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是晚清著名戏剧家、文学家。这个悲剧就记载在他的笔记名著《金壶七墨》中。

  妙相庵东廊有一块粉壁,壁前有几株海棠,人称海棠壁,专供诗人词客题诗其上。

  咸丰二年(1852)秋季的一个月夜,客寓金陵的黄钧宰与一位姓宗的友人会饮妙相庵。宗生见景生情,乘着酒兴,在海棠壁上题写了一首旧作《百字令》词:“漏声几下,看月轮初上,雨丝才歇。万里山河同照影,总是一般清澈。歌舞楼台,萧条庭院,恩怨相生灭。是谁分与、一家一个明月。便道碧落因缘,红尘褔分,咫尺相殊绝。记得年时游览处,也是一般清澈。好梦烟沈,春华水逝,争又悲欢别。是谁换却、一时一个明月。

  三天后,黄钧宰住处的房东兰君告诉他俩,自己在妙相庵看见了一位女子的和词。两人一听,急忙前往,果见海棠壁上宗生题词的旁边,贴着一张云笺,上面用娟秀的墨笔写着:“沧江浩渺,问古今才人,多少华销英歇?剩有临川词笔健,一点文心照澈。芍药春浓,芙蓉秋老,莫漫悲兴灭。一般花影、夕阳何似新月!回忆剑阁风光,巫山云气,乡思徒淒绝。忽见新词添旧恨,旅雁数声悲澈。彩笔云飞、罗衫露冷,画舫秋风别。青天难问、古人曾见今月。”词意伤感苍凉。词后署名:碧怜。并钤有鸳鸯纹的一方小印。

  《百字令》连起两位有情人

  宗生徘徊廊下,吟诵再三,依依不舍,回到住处即拜托兰君打听碧怜其人。几天后,兰君笑对宗生说:“我打听到了。”原来碧怜姓秦,四川人,十岁丧母,随父亲秦翁在南京做生意多年。继母袁氏爱碧怜如己出,很早就让她跟舅舅学习诗词,碧怜聪慧,有才女之称。巧的是,碧怜舅舅与兰君是老相识,一天见面时提及妙相庵和词之事,而秦女舅舅也受秦女之托在打听宗生。两人互询情况后,觉得这桩文字姻缘可喜可贺,于是欣然作合,议定婚配。

  由于宗生是客游南京,无法置办订婚彩礼。秦翁一怕有诈,二来也想试试宗生文才,便设盛宴邀请诸多文士作诗会,吟诗评诗。

  结果,宗生之作公推为第一。于是秦翁要宗生书写《百字令》词卷作为聘礼,而以碧怜珍爱的玉鸳鸯印作为回礼,并商定来年冰雪融化后举行婚礼。

  结局凄美令人扼腕

  没想到第二年(1853)春天,太平军围攻南京城。一天讹传城破,碧怜急得上吊寻死,被袁氏救下。秦翁夫妇一面买通城门士兵,一面让碧怜装死,以破席包裹,哭哭啼啼逃出南京;到溧阳时,又闻警报,碧怜吓得投水自沉,复被众人救起。一家人惶恐逃到苏州没几天,遭遇土匪,此时母女都生了大病。

  土匪破门时,碧怜趁父母不备,抽刀自刎,僵仆倒地,幸气管未断,一息尚存。秦翁急取药救之。碧怜身体已极其虚弱,蓬首垢面又随父母逃往上海。到昆山时,秦翁被乱兵掳走,母女悲痛欲绝。到了上海,碧怜已一病不起。

  而宗生得知金陵被围,只身渡江,从城墙上缒绳而下,但秦翁一家已经出逃。于是宗生装扮成郎中,从句容、溧水、苏州,风餐露宿,躲兵避寇,一路寻访到上海,终于见到袁氏,拿出玉鸳鸯印以证前约。

  袁氏大喜,使之与碧怜相见。此时秦女已在弥留之际,目直视而不能言。宗生对女大哭,碧怜勉力取出枕下剪刀,指着自己的头发。袁氏会意,剪下碧怜一束发丝交给宗生,宗生泣不成声。第二天,碧怜香消玉殒,装殓时,人们才发现宗生书写的《百字令》词卷藏在其胸间。

  宗生难抑悲痛,作诗四首,其一云:“十年思忆苦长征,盼到相逢病已成。一缕青丝双指甲,互藏怀袖毕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