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虐童养母”犯故意伤害罪一审获刑六个月

01.10.2015  16:28

 新华网南京9月30日电(记者张展鹏 赵久龙)南京虐童案经过3天的公开开庭审理,于30日下午由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李征琴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庭审结束后,主审法官就本案中几个关键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2015年3月31日晚,李征琴因认为施某某撒谎,在其家中先后使用竹制“抓痒耙”、塑料制“跳绳”对施某某进行抽打,造成施某某体表出现范围较广泛的150余处挫伤。经南京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鉴定,施某某躯干、四肢等部位挫伤面积为体表面积的10%,其所受损伤已构成轻伤一级。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李征琴采取粗暴教育方式,殴打施某某,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作出有期徒刑六个月的判决。

  庭审结束后,主审法官就本案中关于鉴定程序效力问题及量刑依据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关于鉴定程序

  被告人李征琴及其辩护人提出,检查被害人身体时未通知监护人,且只有一名法医在场,鉴定程序不合法。经查,2015年4月4日晚,因被告人李征琴及其丈夫施某斌均未排除伤害被害人的嫌疑,故此二人不适宜陪同被害人接受伤情检查。被害人施某某在办案民警的带领下及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检察院干警的陪同下,接受身体检查,并由两名法医共同研究作出鉴定意见,鉴定程序并不违反相关规定,亦不影响检查结果的客观真实,故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的鉴定程序违法的意见,不予采信。

  关于鉴定结论的效力

  经查,南京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出具的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系依照法定程序、采用科学方法作出,且与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公安厅、南京市人民检察院法医会诊意见一致,该鉴定意见书论证合理,所依据的事实有法医对施某某伤情检查笔录、摄影照片以及校方根据公安民警要求所拍摄的被害人施某某的伤情照片等证据证实。该鉴定结论符合《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有关体表挫伤程度的标准,本院对南京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出具的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意见予以采信。被告人的辩护人申请的有专门知识的人依据部分学术著作和学术观点提出“皮内出血”不属于《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的“挫伤”的意见,缺乏法律依据,不予采信。

  关于量刑依据

  合议庭认为,被告人李征琴犯故意伤害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及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一级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合议庭综合考量被告人李征琴的犯罪动机、暴力手段、侵害对象、危害结果,结合李征琴案发后自首、取得被害人生身父母谅解等法定及酌定量刑情节,依法作出如上判决。

  就被害人今后的生活与学习问题,审判长徐文露对记者说,本案被告人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收养条件,在办理收养关系过程中,有重要的文件印章经公安机关鉴定系伪造,且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和庭审情况看,从保护儿童权利角度考虑,合议庭认为,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被告人不适合收养、监护包括本案被害人在内的儿童。

  徐文露还提出,法庭庭审中注意到,在本案案发之后,浦口区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当即将被害人交其生身父母照顾并对被害人的生活、学习作了合理安排。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继续关注包括本案被害人在内的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希望本案被害人的生身父母尽责履行监护义务,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更加关心少年儿童,形成反对家庭暴力、关心少年儿童成长的良好环境。“另外,就如何解决本案所涉收养关系,我们也将向安徽省某县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少年儿童一定能够在安全、尊严、宽容、自由、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