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二中:让创新在校园中蔚然成风

01.04.2016  12:54

  “我将自己的创新作品提交了专利申请,并已经获得了授权。”南宁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南宁二中)高三年级学生黄万款,从小就对科技创新十分感兴趣,他在高二的通用技术课上获得了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兴趣一旦被点燃就一发不可收拾,在翻阅、查找了大量资料及老师的帮助下,黄万款逐一完成了准备材料、硬件组装、软件编程等这些对于高中生来说还有一定难度的流程。他的作品“磁吸附式爬壁机器人”在第五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中获“中小学发明创造特别奖”,据此提交的专利申请也已获权。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主动联系学校希望对该专利进行转化运用。

  在南宁二中,黄万款的成功并不是个例,伴着学校创新及知识产权教育的东风,很多学生都积极加入到创新实践中来,尊重知识、享受创造已经在校园里蔚然成风。“在学生创新和知识产权活动的启蒙阶段,我们不但要在校园形成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创新,还要从购置硬件及教师辅导等一系列工作上为学生创造开展创新的条件,让他们的创新想法得到实现。”南宁二中校长黄幼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课堂引导 点燃创造热情

  进入南宁二中的通用技术课教室,同学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制作着自己还没有完成的设计作品。一些同学的作品已经快要完成,正用手机记录着现阶段的成效。

  “我们高二的通用技术课会有创新设计的内容,为学生们讲授设计的一般过程,尽可能让他们在一种科学、高效的方式下进行创新活动。”南宁二中通用技术课教师宋晖向记者介绍,在课堂上,老师首先会从世界设计及创新活动的背景出发,让同学们了解这些创新工作对人们生产、生活质量的提升,甚至对国家未来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调动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之后在为同学讲解包括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等设计流程的同时运用具体设计案例与同学一起进行设计分析,并布置成课后小组作业,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完成设计作品。宋晖向记者展示了高二学生设计的户外便携小板凳成果展示视频。视频中,每个小组所展示的作品或易于拆分重组、或有独特的折叠结构,各具特色,令人不禁惊叹学生们的创造力。学校还组织了比赛,由同学们票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并通过校园电视台对该活动进行宣传及展示,引起热烈反响。

  南宁二中教务处副主任黎东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创新及知识产权工作,知识产权教育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教务处具体实施,下设一名科技总辅导员具体负责,各学科科技辅导员落实各类科技教育活动项目的开发与完善,由物理、化学、实验室等部门以及学校各年级、处室为辅导,有效地整合学校各部门的职能,形成完整高效的管理体系。

  如今,南宁二中开发了《科技与发明》《无竞赛,不精彩》等科普教育与知识产权教育相关校本课程40余门,并尝试将各种创新发明竞赛活动辅导纳入到选修课程中。同时,南宁二中还在校内聘任热爱科技教育,并有一定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老带新,组成比较稳定的师资队伍,并把创新辅导工作纳入工作量,辅导活动计入教学课时。为调动教师开展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学校还会对工作有成效的教师进行表彰,派其外出学习进修。2012年以来,南宁二中已派出培训学习20余人次。

  持续探索 营造创新氛围

  “在学校创新和知识产权教育中,我们一直在探索一些新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热爱创新,主动进行创新活动,并在创新活动中形成知识产权意识。”黎东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南宁二中就承担了南宁市青秀区科学技术局科技专项课题《发明专利服务能力提升》的研究开发工作。其中就包括建立中学生发明工作室,完善促进中学生发明创造机制;组织师生开展发明创新、科技竞赛活动和参加省内外各项青少年创新比赛;营造独特的校园创新发明文化等工作。2010年以来,南宁二中已完成科技创新成果90多项,提交发明专利申请16件,提交的16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已获权。

  从小处着眼,细微之处见功夫。“我们在日常科技活动的开展中,注意通过开设知识产权宣传栏、晨会演讲、张贴各类知识产权宣传海报以及参赛获奖喜报、邀请国内外科学家到校讲学等多种形式,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使学生能够通过多方面,多视角去了解知识产权。”黎东向记者介绍,学校将发明创造在知识产权教育中应用拓展,积极将各项赛事推广到校园科技实践活动,打消学生对发明创造的陌生感,并举办“元祖论坛”,邀请知识产权专家到校讲学,介绍专利的相关知识。在课外的创新活动中,形成了以学生科技社团、各学科兴趣小组为主,以及多样化的课外科技活动辅导为载体的模式。如今,学校还将尝试在校园内模拟提交专利申请及专利审查的过程,让学生们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我们的创新及知识产权教育将一直推进下去,希望借此能够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氛围。”黄幼岩满怀希望地说。(知识产权报 吴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