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构建大调解格局 推进诉调对接

02.12.2015  14:05

        11月20日,赣州市南康区法院院长黄亚珍给新聘请的344名特邀调解员代表颁发了聘书,这是该院推进诉调对接的又一举措。

  近年来,南康区法院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调解格局,实现了调解员全区覆盖,保证每个村、各个行业都有调解员。

  聘特邀调解员推进诉调对接

  “法院新聘请的特邀调解员,将大力开展矛盾化解工作,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黄亚珍说。新聘请的特邀调解员将按照要求推进诉调对接工作,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据了解,南康区法院是经最高法院确定的全国首批诉调对接改革试点法院,也是江西省惟一一家试点法院。近年来,该院着力推动诉调对接平台建设。诉调对接平台已从单一平面的衔接功能向多元立体化的服务功能转变,建立了集诉讼服务、立案登记、诉调对接、涉诉信访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建立了在区矛调中心、家具行业协会等机构设立的22个对接联系点、27个特邀调解工作站、372个调解网络点,遍布各个乡镇和行业,实现网络全覆盖。

  据统计,特邀调解员每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00件以上。今年4月,南康区法院再次被最高法院正式命名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

  诉调对接工作获肯定

  据介绍,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以前达不到立案条件的案件,法院就只能对当事人做劝解工作。“现在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我们可以请调解员进行调解,法官做好指导工作。”黄亚珍说,近几年来,该院进行司法确认的几十件案件,98%的案件实现案结事了。

  为了进一步做好诉调对接工作,该院构建了“一室三点”,“一室”指法院诉前调解中心(调解工作室),“三点”指在相关单位或组织设立对接联络点、示范点或委托收案调解点的衔接平台,在该区各乡矛盾调解中心、行政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等地设立工作点,法院定期派员进驻,指导诉前调解工作。同时,对需要司法确认的案件,予以受理审查。

  “一室三点”平台的建立,有效推动了南康区社会矛盾的化解,充分发挥了专兼职调解员的作用。去年4月,该院诉调对接工作得到最高法院充分肯定。

  实现调解员全覆盖

  不久前,在该院诉前专职调解室,一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怨气烟消云散,一对生意伙伴握手言和。原来,张某与董某是长期合作伙伴,期间二人产生矛盾,张某将对方诉至法院,要求对方支付拖欠的货款5万余元。在简单了解有关情况后,立案人员引导张某到诉调中心的专职调解室进行诉前调解,且很快就达了调解协议。

  “针对社会矛盾纠纷凸显的现状,2011年底,南康区法院把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向前靠,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的调解,着力推进区域平安建设。”黄亚珍说。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法制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法律维权的意愿日益明显,为了回应群众新要求新期待,该院在各乡镇设立了313个调解委员会,聘请调解员1541名;在24个行业设立调解委员会,聘请调解员143名,加上4名退休法官组成的专职调解员队伍,全区共有1688名专兼职调解员。

  据介绍,随着该院调解员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矛盾纠纷先由乡村调解员调解(或行业组织调解员调解),若当事人还没有达成和解意见,再由调解中心调解,案情复杂的矛盾最终由法院调解的模式,初步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调解格局,实现了调解员全区覆盖,保证每个村、各个行业都有调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