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挽救家禽业先得重塑信任

17.03.2014  14:27

  作为广东省的家禽养殖大市,惠州的养禽产业受H7N9型禽流感阴影影响,遭受巨大冲击。据媒体近日报道,去年4月份至今,惠州全市家禽养殖业损失约2.8亿元。

  惠州家禽养殖市场遇冷,供需关系是主因。另一方面,在禽流感事实和流言俱在的情况下,供需曲线受第三方因素的影响,远超行业的风险预估。面对市场的冷淡,我们看到,家禽业在积极自救,比如探索“集中屠宰、冰鲜上市”模式。政府当然也在努力救场,比如通过资金补贴扶持家禽业等。这些微观上的做法,当然可以减免一些损失,但从长远来看,禽流感作为一大市场威胁,随时有可能毁灭整个家禽业。所以,主要路径是让公众由谈禽色变向放心吃鸡转变。

  处于选择多元面的消费者,为了规避风险,有可能随时更换食谱。那么,这种风险是什么?可控吗?对家禽业具体而言,风险是实实在在的禽流感,而据农业部部长在两会上“吃鸡肉是安全的”的发言,风险是可控的。以目前的技术实力,穿过了活禽接触史这一关卡,消费者具备起码的吃肉常识,即可规避风险。但是,与不相信这些常识相对的,公众似乎更趋于相信流言并且制造恐慌。

  传谣是一种心理现象,其背后是社交媒体的通病、专业力量的失语,更重要的是不安全和不信任感的游离。当政府在不遗余力地推进禽流感防控时,为什么依然有人相信“瞒报”“无法应对”?当官员们声称放心吃鸡甚至带头吃鸡时,为什么还有围观者嘲讽和不屑?这样的行为本身就可能是一种表态,也是期待一种更为及时有力、高度透明的官方动作。

  疫病流行,本身就让社会蒙难。而家禽业站在疫病流行的最前沿,所付出的代价惨重,似乎只能靠行业自救来弥补。政府进行补贴扶持,也只是杯水车薪。因此,关键是让更多专业力量来回应质疑,以更透明的政府作为去防控禽流感。主流共识很重要,各种信息碰撞交流、去伪存真,过滤下的就是信任。

  家禽业面临的惨淡市场,如实反映出食品安全的现状。专家和学者一直强调“放心吃”,政府和媒体却因敏感不愿多谈,公众往往只能半信半疑,觉得还不够“放心”。平日积累了足够的信任感,才能让人们去相信“放心吃”的真实性,否则很难达到效果。(王庆峰)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