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一对夫妇致力于教育事业 “科学奶奶”的科技人生

03.04.2015  12:37

  “我们两个,年纪加起来刚好160,风风雨雨走了一辈子。现在最大的期盼就是我们花了一辈子研究的智力工程事业能够有人接棒,希望它能在这片红土地上开花结果。”79岁的徐章英满含期待地说。本期解密南昌,记者带你走近顾力兵、徐章英两位传奇老人,他们年轻时在南昌开展智力研究,进而在国内率先提出智力工程概念,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得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赞赏和鼓励。两人退休后依然不服老,致力于低幼儿科普教育,用身边的瓶瓶罐罐开发适合低幼儿的科学游戏,带着孩子们“玩转”科学,他们被孩子亲切地称为“科学爷爷”、“科学奶奶”。

     思考

  20多年教学中反思问题

  1936年,徐章英出生在上海一个封建大家庭中,祖父是工商地主,家境宽裕;1934年,顾力兵出生在浙江镇海。两个地域不相干的人在大学相识、相知、相恋。高中毕业后,徐章英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顾力兵是徐章英的同班同学,动手能力非常强,他是班级团支书,徐章英是宣传委员,互通的兴趣让两颗年轻炽热的心不断靠拢。

  1958年,徐章英面临毕业后的选择。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为响应国家号召,到艰苦的地方去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徐章英在志愿书上第一志愿填了内蒙古,第二志愿安徽,第三志愿江西,在最后还补上一句:坚决不留在上海!就这样,徐章英毅然告别家乡,来到江西。顾力兵也和她一起来到江西,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来到江西后,顾力兵先后在江西省农学院、南昌师范高级专科学校任教。徐章英被分配到南昌一中当一名物理教师。由于思维活跃,经常提出一些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徐章英又调到南昌市教育局当一名教研员。从南昌一中的小教室走向更为广阔的教学天地,徐章英更加努力。两人的工作和教育密不可分,他们双双把自己寄托在了三尺讲台上,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热情。

  在长达20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徐章英发现,教过很多遍的内容,学生却一直在犯错误。徐章英举例说:“重的物体容易在水中下沉还是轻的物体容易下沉,一般人都会说重的,但实际上要看它的排液体积,一根针肯定比救生圈更轻,但救生圈肯定会浮在水面上。”徐章英是个喜欢寻根究底的人,为了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她开始思考。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