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三年强攻\"应对九江\"决战1万亿\"? 抱团合作才是方向

10.01.2014  19:30

  去年11月11日,九江提出“决战工业1万亿元”战略,即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万亿元。9日,在南昌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南昌市提出“四个三年强攻计划”战略,其中就包含了“工业三年强攻计划”,目标是到2016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此消息一出,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强攻计划是南昌为了在长江中游经济带中取得应有的地位而呼应九江。但也有人认为是“老二”九江让“老大哥”的南昌感觉到了压力,从而提出的应对措施。在当前区域合作与区域竞争并存的时代,从什么角度来解读南昌与九江的关系更为合适?记者采访了南昌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柳华。

  两市需互补 合作是主方向

  针对南昌“四个三年强攻计划”是对九江“决战工业1万亿元”战略的回应问题。柳华认为,昌九一体化,双核发展,九江做大是令人高兴的事,也非常契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另外,九江做大了,南昌做强了,这样的话才能更好地面向长江经济带,才能更好地形成双核互动。

  柳华说,九江有门户优势、南昌有省会优势,那么如何来发展?九江提出“决战工业1万亿元”战略,在工业上有可能赶上南昌,甚至有可能超越南昌,这是根据其自身优势提出的一个主攻方向。而南昌则可以按照既有目标,发展好产业,不是简单地与九江比总量,而是既有总量的拓展、更有质量的提升。九江工业体量大,尤其是传统工业优势明显,但南昌发展的是战略新型产业和更有特色产业,如航空、汽车、医药等。相对来讲,九江的产能过剩产业占比比南昌大。

  “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九江实现工业万亿目标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就像南昌工业转型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是一样的。因此需要两个城市充分发挥省会和门户优势,实现互补。只有两个城市做大做强了,才能形成真正的双核,才能在长江中游经济带获得应有的地位。”柳华说。

  关于“九江万亿目标给南昌带来了压力”一说,柳华表示:“简单地对两座城市进行数字比较是过去城市化发展时期常见现象,如今已是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因此抱团合作才是当前发展主方向。

  “三年强攻”解决地位问题

  柳华说,“四个三年强攻计划”的推出主要是基于两个面向的考虑,即面向全省和面向长江中游城市群。顾名思义,就是南昌要通过强攻计划在全省甚至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柳华说,地位和形象主要表现在产业和城市。柳华表示,南昌提出的“工业三年强攻计划”不单单是追求总量,更为重要的是提升质量。“南昌的服务业是我省其他设区市无法比拟的,而且未来的发展潜力会高于工业。”柳华说,“服务业三年强攻计划”的目标也是8000亿元,由此可见南昌已把服务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

  城市形象重在城市建设。柳华说,当前,新城已经有能力对老城区人口进行导入。可以不失时机大规模地推动旧城改造。旧城改造不仅能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美化城市面貌,更重要的是把城市经济体、现代服务业配合起来做大、做优、做强,使城市核心功能更为凸显。

  “四个三年强攻计划”实施起来会不会遇到阻力?柳华分析认为,四个三年强攻计划中,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实现难度不大。难点在产业,包括工业和服务业。首先是面临着大环境压力。其次,南昌自身的产业基础不扎实,而且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实现产业转型,压力更大。另外未来南昌亟须大量产业技术工人、研发人员、创新人员。

  三年强攻计划

  工业:

  从2014年开始,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到2016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打造汽车、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4大千亿产业,着力建设高新、经开、小蓝3大千亿园区。

  服务业:

  从2014年开始,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到2016年建成5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即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创意中心、消费中心和营运中心;服务业总收入突破8000亿元。

  旧城改造:

  力争用三年时间,到2016年,基本完成全市200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城中村旧改任务。

  新城建设:

  加快推进九龙湖核心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万达文化旅游城、绿地国际博览城、联泰智慧城三大“引爆”项目建设。

  ■记者袁思东、叶景顺/文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