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东晋"熊氏家族"墓葬出土54件文物
挖掘机的一次作业,令南昌市梅湖景区花博园工地下的古墓群重见天日。9月3日,记者从南昌市博物馆获悉,花博园晋代古墓群考古有重大发现,已出土青瓷器、铜器、石器、铁器等各类文物54件。
据了解,晋代古墓群已被证实是“家族墓葬”,系距今1655年、非富即贵的“熊氏家族”所有。其中出土的青瓷“鸡首壶”,也被证实为古代江西洪州窑当年热销的“拳头产品”之一。
【回望】
景区升级改造发现古墓葬 距今至少有1600年历史
为了承办2017年的“江西省花博会”,南昌市政府启动了投资约12亿元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改造提升工程”。其中,花博园位于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建成区南面,范围:北至梅湖南岸现状路(拟命名花园路),南至规划路(拟命名为花园南路),东至井岗西路(向南延伸段),西至岱山大道(规划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943亩。
据介绍,2016年3月1日下午,工人在花博园工地实施挖掘作业时,意外发现了一堆青砖。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座南北朝向的古墓穴。随后赶至现场勘查的南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证实,这座被挖掘机作业时无意中发现的古墓,属于南朝至东晋时期墓,距今至少有1600年的历史。
而经过现场进一步勘探,在这座古墓穴附近,又发现了其他两座年代接近的古墓。专家估计,花博园工地下面,很可能藏有一个大型的古墓群。
【挖掘】
花博园工地下藏有7座古墓葬 墓志铭解谜墓室主人是“熊氏家族”
据了解,南昌市梅湖景区花博园及景区提升改造项目为南昌市重点工程。为配合南昌市政府的基本建设需要以及建设方的开工时间,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业务指导下,南昌市博物馆抽调考古发掘骨干力量,对该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2016年4月30日,考古人员对南昌市梅湖景区花博园提升改造工程工地进行考古勘探,勘探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发现7座古墓葬,计划对其中5座六朝时期的砖室墓进行发掘。
“5座墓葬形制保存相对完好,并发现有纪年铭文砖,具有较高的发掘价值。”南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花博园古墓群墓室的部分墓砖刻有铭文,字体多为楷书,主要为“升平五年熊氏”和“隆和元年熊氏”。
“古墓葬所在年代相近,排列整齐;再加上出土铭文砖‘熊氏’字样,说明这是一处距今久远的家族墓葬。”南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认为,此次发掘的五座墓葬明显经过严格的设计规划,说明这就是一处东晋时期的“熊氏家族”墓葬。
“熊氏家族”究竟有何来头?考古人员表示,从墓葬规格和出土文物来看,“熊氏家族”非富即贵,至于是官宦人家还是商贾人士,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记者了解到,古墓室铭文刻写的“升平”(357年~361年)、“隆和”(362年~363年),均是我国古代东晋时期年号。其中,距今时间最长的东晋“升平五年”,距今已有1655个年头。
【说法】
虽然5座墓在墓室券顶上均发现有盗洞,但截至目前,花博园古墓群已清理出青瓷器、铜器、石器、铁器等各类文物54件。其中,墓葬出土的青瓷鸡首壶、青瓷四系罐、青瓷盏的形制与胎釉与邻近的丰城洪州窑的青瓷器一致,是江西本土出产。
“‘鸡首壶’是因为它的壶嘴像鸡首,从而得名。这是我国晋代时期的老百姓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瓷壶。”南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而“鸡”与“吉”谐音,这令鸡首壶当时在民间延续使用了数百年时间。像这种青瓷“鸡首壶”,也是古洪州窑当年最为热销的产品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南昌陆续发掘了多座晋代时期古墓。其中经开区白水湖管理处汝罗村的一座古墓被证实属两晋时期的大户人家所有,距今有1700余年历史;清理出包括罐、钵子、灯座等在内的6件青瓷器物,以及1对金手镯、4只金耳环、1枚金戒指和若干铁兵器残件。而高新大道与富大有堤交界处的“星辉”加油站建筑工地下的晋代古墓群,则被证实为“夫妻合葬墓”,共有14件文物重见天日。上述两处晋代古墓挖掘出的部分墓葬品,达到了国家级文物水平,
据介绍,花博园晋代墓葬出土的瓷器文物,将为考古人员研究出产“本土产品”的洪州窑烧制工艺及特点,还有洪州窑产品的销售和使用范围提供新的实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