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九洲十八坡 多少坡名烟雨中

28.03.2014  10:10

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条半街九十九条巷”,这句南昌民谚被百姓称为“老南昌的活地图”,也道出南昌的“十八坡”与老街巷的关联。与九洲地势低洼不同,南昌的十八坡地势较高(古时的南昌:处于高地的地域称“”),且多在城门内。

本期,记者就此进行探访,原来十八坡就是南昌的群居部落,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揭秘

古代南昌的坡原来是小区

南昌市地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八坡”的说法流传于民间,现很少有人把十八坡的名称说全,位置说准。

相传,从2000多年前,南昌建城之始,城内道路从土路到叠石为道,再后来出现青石板路,到近代才有了混凝土沥青铺筑的纵横交错的路网。老南昌的街道依地势高低,形成各种坡,老南昌人在城内择高地而居。因此,古时,南昌的坡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小区,是人们群居地。地名专家通过查阅古籍古图和调查访问,发现南昌自古至今称“”的地名有32个之多。

记者细数坡名发现,有以姓氏或地名命名的,如傅家坡(今名傅家坡巷)、骆家坡(今名骆家坡巷)、戴家坡(今名戴家巷)、帅家坡(今统称爱国路)、乐家坡(今统称高家巷)、苏家坡等;还有以行业命名的,如煤炭坡(今名煤炭街)、铁市坡等。

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建葆告诉记者,与“十八坡”相似的民谚还有“三条半街九十九条巷”。由于南昌的坡与街头巷尾相连,往往坡在什么街巷,就叫什么坡。当然也有例外,如坡上种了大量槐树,则称槐树坡;如坡边有灌木,则称灌木坡,铁树坡、桃树坡亦如此。

南昌十八坡还差两兄弟

记者了解到,经专家考证,32个坡中有8个坡并入其他街巷:总镇坡(今统称铁街)、铁树坡(今统称十字街)、十八坡(今统称前进路)、槐树坡(后名槐树巷,今统称邓家巷)、帅家坡(今统称爱国路)、砧头坡(今统称犁头咀巷)、乐家坡(今统称高家巷)、灌木坡(今统称渊明南路)。

在南昌32个坡名中,煤炭坡、灌木坡、帅家坡均各有二个,名同地不同。另外,经反复认证分析、核查位置,专家认为32个坡中,有八个坡是一坡二名。

目前,民谚中的“十八坡”,基本上可认定的是十六坡:即傅家坡、骆家坡(又名洛家坡)、凤凰坡、戴家坡、煤炭坡(在煤炭街)、十字坡、总镇坡、铁树坡(又名铁市坡)、十八坡、槐树坡、帅家坡(在爱国路,又名猴子坡)、砧头坡(又名犁头坡)、乐家坡(又名港头坡)、灌木坡(在渊明南路)、仓头坡(又名煤炭坡)、金鸡坡(又名南嶽坡)。

传说中的桃树坡(位于都司前街)、跃龙坡(位于古跃龙桥旁)、帅家坡(位于中山路西端)、苏家坡(位于苏圃路)均有一定根据,但哪二坡应属“十八坡”之列,则有待进一步考证。

还有多少坡 已湮没难寻

南昌市地名办古籍古图中有记载的还有铁市坡、洛家坡、煤炭坡(位于今三眼井街、校厂东巷附近)等三坡;来自民间传说的有金鸡坡、桃树坡、跃龙坡、苏家坡、巷豆坡、猴子坡、港头坡、仓头坡、南嶽坡、半坡、黄泥坡、犁头坡、灌木坡(在蓼洲街附近)、帅家坡(在中山路西端江边)等十四坡。

传说中的半坡位置不明,位于沙井的黄泥坡和城北豆芽巷的巷豆坡均距古城太远,这三坡似应从“十八坡”中剔出。

南昌市地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昌建城历史悠久,城址曾有变迁。如今的城区是汉代古城的荒郊,丘岗土坡不少,重名和一坡二名的现象也不足为奇,随着朝代更迭,坡名的更改与消失,民间的讹传和误传都不可避免。

要判定当时十八坡的准确名称及其位置难度很大。也许还有其他被湮没的坡名未被发掘,存疑待考。

故事

坡上种梧桐 引来凤凰栖

目前,南昌有些坡的名称沿用至今:傅家坡(今名傅家坡巷)、骆家坡(今名骆家坡巷)、上凤凰坡(今名上凤凰坡巷)、下凤凰坡(今名下凤凰坡巷)、戴家坡(今名戴家巷)、煤炭坡(今名煤炭街)、十字坡(今名十字街)等。

在滕王阁旁边,与榕门路平行,在棕帽巷对面,便是下凤凰坡的入口。26日,记者来到下凤凰坡。街道四五米宽,坡道两边尽是人家,老人推着婴儿车在外晒太阳、闲聊。行走不到5分钟,跨过民德路,就已到上凤凰坡上。沿东南前行(继续在上凤凰坡上向前走),地势越来越高。到尽头,便是一处右拐角,榕门路就在我们眼前。原来,榕门路比上凤凰坡要低约1米。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上凤凰坡的地势比周边街巷要高一些,天长日久,在衔接处就有加设了台阶。

南昌市地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上、下凤凰坡是后来分称的,古名应为凤凰坡,后来以民德路为界,上凤凰坡比下凤凰坡地势要高而得名。

为何此处命名为凤凰坡呢?

杨建葆告诉记者,诗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说的是梧桐生长茂盛,引凤凰啼鸣。三国演义也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杨建葆认为,凤凰坡上或曾有众多梧桐树。人们如此命名,不但美化了坡道,更美化了生活。

骑车冲下坡 小伙伴拉风

张伯伯从小就生长在中山路三泰商场附近。年近七旬的他向记者回忆老家附近总镇坡的历史。总镇坡在铁街上,清光绪年间,这条与如今步行街相交的街道有很多铁匠,为此百姓就称此地为铁街。后来,铁街中段支巷因正对原总镇府,百姓便把这个地势较高的坡叫总镇坡。

张伯伯记得小时候最爱在总镇坡骑自行车。由于那里地势较高,小伙伴可以在单车上飞扬。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整个总镇坡就张伯伯家有一辆自行车,所以全坡上的孩子都跟着张伯伯玩。每当他一把单车推出来,后面就跟着一大堆小伙伴们。

我们一个一个轮流骑。每个人都爱从坡上的最高点冲下去。我总记得一个画面:前面的孩子骑着自行车下坡真‘拉风’,后面跟着一大批的‘小喽啰’,风一样地跟着车子往下冲!”他告诉记者,在总镇坡骑车是小时候最快乐的事。

来源: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