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会战寻踪
□李新生
1939年3月,日军越过修水河进犯南昌。3月27日,南昌城区沦陷,国军退据抚河东南岸固守。蒋介石悉闻南昌失陷,决心收复南昌。便限令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将军和第三战区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率部反攻。薛岳将军为抗日名将,在武汉大会战中曾以“天炉”战术重创日寇。
是年四月中下旬,随即展开了大规模的部队调集部署。参战部队有预备第5师、预备第10师、16师、19师、26师、105师、107师等。对于这些部队的番号,原南昌县第三区的百姓几乎耳熟能详,各人从各个角度、以各人不同的见闻,都能讲出一个故事来。当时围攻形成了一个半月形的包围圈。东北面从北山(属泾口乡)、泾口,通过瑶湖向南昌攻袭。中南部从渡头、罗舍、茌港、谢埠等多个方向,渡过抚河,向南昌攻击前进。当时大部队及后勤在罗溪、温圳或梁家渡一线,有一支部队和弹药辎重是经青岚湖向北水运至渡头和姜家村上岸的,再经风雨亭方向赴谢埠前线。当时黄坊村驻有预备第5师的一个团部,26师某团则驻扎在姜家村,姜家村祠堂设有一战地医院。战斗打响以后,大批伤病员运至姜家村手术救治。伤重不治或已经阵亡的大批烈士遗体,又从姜家上船,运往罗溪安葬。
当时渡头村也临时驻有一部队指挥机构。有一批烈士遗体安葬在渡头村祠堂前面的山坡上,建有一座公共烈士墓,高大的青石板墓碑上密密麻麻刻有为国捐躯的烈士姓名。竖有牌匾,一团长题联曰:“国难能苦渡,光明在前头”,将“渡头”二字嵌入联语,以示纪念。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地民众也积极参与抗敌支前活动。为了帮助部队横渡抚河,附近老百姓捐献了大量门板、木料等,冒着弹雨在武溪、谢埠架设浮桥,供部队过河。当时,日军在棠溪邹家(今属罗家镇)筑有一坚固据点。26师属于川军,作战特别英勇顽强,前仆后继,与敌展开激烈的肉搏争夺战。棠溪邹家的守敌大部被歼,援兵未到,几近崩溃之际,我部却突然接到撤出战斗的命令。原来我部第29军军长陈安宝,奉命率预备第5师、26师和79师一部,约定在5月5日攻入南昌。因时间紧迫,陈军长未待部队全部调齐,就先行率领幕僚、随从奔赴茌港街(今属武阳镇)指挥。5月4日晚部队在茌港渡过抚河后,即一路向西(莲塘方向)突击,准备越过铁路向南昌挺进。但在沙窝章村(今属省良种场)遇敌激战,反复争夺,阵地几易其主。鉴于收复南昌时限紧迫,陈军长偕同师长和参谋长,冒着敌机猛烈的轰炸和扫射,奔跑在田间路上督战,师长负伤,陈军长在督战途中遇炸弹壮烈殉国。
薛岳将军惊闻陈军长为国阵亡,十分悲痛。深知克复南昌无望,决心主动承担南昌失陷之责,遂电呈蒋,“今安宝壮烈殉国,伤悼已深”“岳指挥无方,南昌未克,而伤我忠良,敬请重罚,以慰英烈”。蒋收阅电报的当天,为减少伤亡,即令南昌会战之参战各部,全线停止攻击,撤出战斗。
令人唏嘘叹惋的是,攻夺棠溪邹家的战斗异常残烈。26师驻姜家该团伤亡惨重,所剩无几。“碉堡未攻破,人又打光了”,团长回到驻地后,面对阵亡部属的累累遗体和伤残战士的痛苦呻吟,愧疚交加,竟然掏枪在姜家村前的池塘边自杀了。其遗孀悲痛欲绝,抚尸痛哭,后嫁给荷溪张家一村民为妻。
南昌会战从1939年4月22日至5月9日止,历时18天,毙伤日军计2.4万人。陈安宝是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位牺牲的军长,也是江西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一级的军事将领。
会战小事:
“料事如神”
在桃红柳绿的农历四月份,当时有一支部队从进贤县温圳、罗溪方向过来,从青岚湖乘船至渡头上岸。当时派了很多民夫支前,帮助搬运大炮、枪支弹药等。渡头李家的李堂德、李木仁等负责搬运大炮,目标方向是谢埠渡口。或许是战斗已经打响,或许是日军侦察获悉,前进路上不时有炮弹呼啸飞来。那天是晴天,很热,民夫们汗流浃背,累得气喘吁吁。行至现在庙边陈家或田坪熊家一带,民夫们歇息时见路边有一庙宇,便都跑进那庙里去。该部一长官见状后立即冲进庙里将民夫拉出,连连说:“出去出去,危险!危险!”待民夫们跑出庙门三、五步,一颗炮弹呼啸飞来,不偏不倚砸在屋顶。那长官又急呼民夫们卧倒,并就势将身边的民夫一把按倒在红花田里。只听“轰隆”一声巨响,那小庙被炸得木石横飞,刹时成了一堆废墟,众民夫却无一受伤。
当时还有人不以为然,这下惊魂甫定,才从心底里佩服!李堂德说:“他好像长了千里眼顺风耳一样,这长官真是料事如神!”
一件褂子
1939年4月反攻南昌,国军战前调集部队,有一支部队在渡头村临时驻扎。据目击百姓李仁发、李毛江讲,那天正下大雨,部队在大雨中行军,士兵们有斗笠的就戴斗笠,有簑衣的就穿簑衣,没有雨具的,裸头淋雨也是秩序井然。当时这个团的团长,骑了一匹高头大马,也仅仅戴了一个小斗笠,浑身都湿透了。该部炊事兵或许是受伤,挑不动炊具,于是这团长下了马,硬要炊事兵把灶具放上马背,自己和士兵一道在队列中行走,后在渡头村驻宿。所谓驻宿,也就是睡在村民各家各户的屋檐下,也有一些住在村上的公屋——祖堂屋里。忽一天,渡头李家一妇女跑到驻在街上的团部告状说,她晒在外面的一件棉纱布褂子,被村上驻宿的士兵偷了去。团长当即传令所在连的连长查处。于是口哨声急剧响起,涉事连排士兵在渡头李家那棵大樟树西面的场地上集合,并排站立后,叫这妇女逐排辨别、指认。被指认的这个士兵被喝令出列。连长说了些历朝历代治军严明不能骚扰百姓的话,当即将那褂子归还妇女,连长喝令军法从事,吩咐两个“执法人员”将这士兵按倒,从村民家拿来一根竹扁担,举起就打。众士兵及围观村民,无不戚然而生同情之心。众村民纷纷责备这妇女,“要造恶,一件褂子要丢一条命!”这妇女忽地窜至那连长身边,一边作揖一边求情说:“长官啊,算了吧,不要打哟,不要打哟!留下这位兄弟的性命,让他杀鬼子去吧!”语气态度十分真诚,众村民一齐附和,连长这才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