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全面放宽各类落户渠道 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09.01.2014  16:47

    8日,南昌市就《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在此次南昌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具体措施有诸多亮点,如:设计了“投靠落户、购房落户、人才落户、贡献落户、投资落户”五类落户渠道,全面放开县域内落户和主城区“三投靠”(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夫妻互相投靠)人员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各类落户渠道、全面放宽转户政策等。

    记者了解到,该意见将于4月1日起实施。

    政策亮点

    放宽各类落户渠道

    五类落户渠道:

    投靠落户、购房落户、人才落户、贡献落户、投资落户

    本着自愿的原则,允许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在南昌市建制镇办理户口落户。南昌市籍农业人口也可就地就近转为城镇居民。

    “县域内农民就近登记为城镇居民和‘三投靠’(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夫妻互相投靠)人员落户均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全面放宽有房落户、人才落户、投资兴业落户、外来务工人员落户政策;有合法住房、有一定知识技能、有一定投资能力和有一定劳务时间(取得居住证满二年并按规定缴纳社保)的人员均可落户。”南昌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其中,为有效缓解南昌市技能型、知识型人才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放宽各级各类人才落户门槛,例如,凡具有国家承认的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均可落户;凡获得国家承认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人员,在南昌市工作满一年并缴纳社会保险,允许其本人和直系亲属来南昌市落户;凡属高新技术产业、重点企业和利税大户急需的紧缺人才,允许本人和直属亲属来南昌市落户。

    1+13政策保障

    1+13:4月1日起,与该《实施意见》同步实施的还有13个配套实施细则,并将于3月31日前对外公布。

    根据该《实施意见》,将充分保障转户农民既有利益,增加转户农民财产性收入,以及实现转户农民社会福利的增加。例如,农民转户后继续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农房的使用权和受益权;承包期内林权;计划生育奖励、服务政策等;转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的,给予合理经济补偿;农民转户后其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及时纳入城镇保障体系,并且一步到位,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此外,为有效推进和落实南昌市户籍制度改革,综合配套设计了土地、住房、社会保障、卫生、教育、就业、计划生育等13个方面的政策,实现了城乡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具体包括:在住房方面,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城镇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在养老方面,可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医疗方面,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相应医疗保障;在教育方面,转户农民子女可根据规定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就读城市学校,享受与现有城镇学生的同等待遇;在就业方面,劳动年龄段的转户居民可以享受多样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和就业扶持政策等;在社会救助方面,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可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深度解读

    南昌市曾于1995、2000、2003年进行过三次户籍制度改革,与前三次相比,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有所不同。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本次户籍制度改革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筹配套的综合性改革,涉及民生工程的各个方面。据悉,在此次改革上出现了两个第一: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中进入操作层面的户口一元化登记,南昌市是第一个;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户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这一举动在南昌市还是第一次。

    改革惠及对象不同

    据悉,以往户籍制度改革所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增加户籍常住人口,近年非户籍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在南昌市经济和人口发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在此次户改工作中,南昌市跳出了“搞户籍制度改革就是增加城市人口”这一传统思维模式,“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着眼于如何加大投入,努力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均衡化公共服务和公平化社会保障的目标。

    改革目标指向不同

    南昌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往户籍制度改革,主要措施仅是取消“农转非”计划指标和降低城市户口迁移和落户的门槛等,但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在目标指向直接助力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等方向上。

    据悉,新一轮的户籍制度改革中所涉及的完全放开县以下建制镇人口迁移限制的政策条款,为南昌市农村居民就地就近转为城镇居民打开了通道,为实现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而新型城镇化建设被认为是目前环境下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引擎。

    在此次户口政策调整的过程中,南昌市侧重于对近几年人口迁移数据结构的分析、研判,侧重于提高城市人口的素质结构和年龄结构,侧重于为南昌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储备等多个角度。以及此次改革将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异地就业城镇人口。

    改革措施的配套组合不同

    据了解,与以往的户籍制度改革不同,本次户改工作除了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落户政策,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并实施差异性落户政策外,改革措施的配套组合也是以往所未涉及的,其中出现了多个第一。

    记者了解到,此次实施户口一元化登记工作,将于2014年6月底前完成建城区范围内“南昌市居民户口”登记。据了解,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中进入操作层面的户口一元化登记,南昌市是第一个。它将为南昌市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优势条件,是一种“逆向拉动”的改革措施,以此为契机实施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也将为提高南昌市城镇化率、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水平以及提升整个城市发展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南昌市将把人口发展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环境发展规划、园区发展规划相结合,同步排查摸底,统筹推进,使其与产业发展、人口素质、资源配置以及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相协调一致;

    此外,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完善改革举措,南昌市将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户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这一举动在南昌市还是第一次。(来源:信息日报 康宁、记者赵婉露、王欢、实习生白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