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八大产业集群发展呈喷薄之势
前3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14.5%
谋划大产业,实施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今年,是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重要一年,全市工业战线围绕“加速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发展,打造全省工业发展核心增长极”这一中心目标,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一手抓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一手抓中小微企业和配套企业,创业实干强基础,创新发展求突破,促进南昌八大产业集群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
据市工信委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全市八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14.5%;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8%;利税总额同比增长17.5%。
强化产业支撑,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今年以来,我市举全市之力,以重大重点项目为抓手,超常规谋划项目,快节奏建设项目,强力推进航空制造、新材料、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等八大产业集群发展,掀起项目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热潮。
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格特拉克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等11个项目已集中开工;
江铃小蓝30万辆整车、航空工业城(一期)等项目稳步实施;欧菲光光电薄膜元器件、直方数控电控单体泵等项目加快建设;江铜10万吨铜板带(一期)全面投产……
数据显示,作为引领我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今年以来,我市工业投资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今年前3季度,全市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9.52亿元,同比增长26.7%,总量在全省排名继续保持第一,增速高出全省平均4个百分点。
前3季度,我市八大产业集群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以欧菲光、兴飞科技、一元数码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1—9月份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79亿元,累计增长37.2%,在增幅上继续领跑。此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1—9月份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22.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一个个大项目的强力大推进,正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持续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市制定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密不可分。今年,我市根据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和实际需要,从改善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升发展水平、加大财税支持等方面,研究、制定、出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形成比较完善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加大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着力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发展,促进配套体系完善,同时,在产业集群发展的用地、用工等方面提供要素保障。
把握四个聚焦,产业崛起呈喷薄之势
“支持南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促进南昌加快形成3个千亿元产业。”两年前,省委、省政府将产业发展,视为南昌能否成功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关键。两年后的今天,崛起中的南昌产业,正像一架动力强劲的引擎,让南昌昂起龙头、舞动全省。
今年前3季度,南昌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9%;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5%;纺织服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2%;机电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同比增长13.0%。
在对优势产业进行了重新梳理后,我市明确提出将聚焦一切资源重点打造食品和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3个千亿产业群,航空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电、新能源5个500亿产业群。 八大“产业军团”联合作战,招商引资,角逐全球市场。
在八大产业的强力带动下,今年前3季度,南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从发展的势头来看,全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突破1000亿元已成定局。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在对传统和未来产业的科学布局、同时发力中,南昌“产业军团”正以奔腾之势追逐“千亿梦想”。
如果说,重点打造八大产业,是南昌的产业聚焦之策,那么,两年来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成绩的取得,还得益于与之相配套的区域、资源、政策聚焦之道。在南昌,聚焦是打造核心增长极最大的方法论,这些“聚焦”的合力,共同推动着各类产业“大本营”的转型升级。
去年,我市确定将县(区)50%、开发区70%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重大产业项目。出台了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实施意见、总体规划、三年行动计划,推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20条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此外,围绕重点产业,打造“园中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又一策略。去年,南昌和工信部共同启动了国家小微企业产业发展示范园的建设。为扶持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几大园区建立了四大产业基地。同时,南昌高新区、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红谷滩新区还分别推进了航空城、汽车城、金融商务区的建设,目前这三大特色产业区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
坚持三大路径、把握四个聚焦,强化三个支撑。今年以来,我市始终把重大重点项目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南昌“产业军团”奋起逐梦、集结成长,产业崛起已呈喷薄之势。(李伟强 本报记者 陈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