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公共自行车管理困局如何解

08.10.2014  12:27

  公共自行车于2009年被引入南昌,如今,俨然成为大街小巷一道绿色风景。作为项目主要运营商,南昌鑫飞达公司称有望结束连年亏损。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南昌的公共自行车运行现状依旧堪忧。

  运营企业有望扭亏为盈

  公共自行车因取还方便、快捷免费普遍得到民众的好评。然而,今年4月,投入巨资建设的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在运营不足5年后,因运营管理不善而陷入困局,无车可租、无处还车、市民纷纷退卡,武汉鑫飞达公司也颓然退出市场。

  记者采访发现,南昌鑫飞达公司的公共自行车项目遵循“政府扶持引导,民企自主运营”模式,除了政府每年给予一定补贴外,约115块户外大屏或站点广告牌一年收益可达70余万。公司经理刘鹏说:“在连续3年亏损后,今年公司全部更换24小时智能系统,节省大量人力成本,年内有望收支平衡,甚至能扭亏为盈。

  数据显示,鑫飞达公司在南昌市布设115个站点(红谷滩新区70个,高新区24个,南昌县21个),投放近1万辆公共自行车,有6万余名南昌市民持有公共自行车租赁卡,日均租还约为12000人次。

  记者走访红谷滩新区一些租赁站点发现,目前公共自行车运营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巡查员告诉记者,将公共自行车据为己有、超期不还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小区时常能见到弃置不用的自行车,令人惋惜。此外,公共自行车损坏率居高不下,“缺胳膊断腿”的公共自行车为数不少。

  据刘鹏介绍,仅仅50元的押金,让有些人认为把自行车占为己有不吃亏,干脆不还车。公司规定,一旦超时还车3次,会被列入“黑名单”,之后就无法再办理自行车租赁。

  “对于有些超期不还、长期霸车的借车人,我们会打电话提醒。但是,对方赖皮不还,公司也无法采取强制措施。”刘鹏无奈地说。

  收费新政效果还需检验

  为扭转公共自行车监管难的局面,今年4月宣布涉足南昌经开区公共自行车领域的南昌公交总公司推出“新政”:借车押金200元,使用2小时内免费,超出2小时后每小时收取1元。不过目前办卡人数较少,新政效果还有待观察。

  截至9月23日,已有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12个站点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共投入约300辆公共自行车。凭借“洪城一卡通”的自身平台, 12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可“通借通还”。相比红谷滩只收取50元押金、超时使用不收费,经开区站点规定租车超过两小时就要收费1元。

  记者在江西财经大学枫林校区看到了正对公共自行车进行维护、清理的罗女士。据罗女士介绍,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借车人大多能做到“快借快还”,还未产生因超时罚款的现象。

  项目负责人万烨昆坦言,办卡的人数比预期要少,只有不到200张。但200元的押金以及惩罚性收费,限制借车人超时用车,对提高公共自行车流转速度收效明显。万烨昆直言立场,超时罚钱,目的并不是1元的收益,而是督促借车人做到用完即还,避免责任心不强的借车人长期占用公共自行车的现象出现。

  专家认为,南昌公共自行车目前陷入管理困局,押金少、收费低的老模式导致运营效率低下,车辆损毁丢失问题难以解决,而高押金、惩罚收费的模式又增加市民使用成本,导致受益人数减少。看来,南昌市公共自行车要实现市民受益、运营企业得利的双赢,还需继续探索。

  江西日报见习记者 刘 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