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出口加工区:1平方公里创汇5亿美元

22.02.2014  12:40

1平方公里创汇5亿美元 

  对于很多人来说,位于高新区内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的“南昌出口加工区”犹如一个谜。其实,南昌出口加工区是个特殊的区域,通常被称为“境内关外”。

  自2007年封关运作以来,作为全国面积最小的出口加工区,南昌出口加工区不辱使命,一步一个脚印,2013年园区实现进出口总值10亿美元,出口创汇5亿美元,创造单位面积产出全国最高的奇迹,上演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南昌速度”。

   集约用地的典范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土地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条件下,传统的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显然难以为继。

  自2006年正式获批成立以来,南昌出口加工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在标准厂房、保税仓库等功能设施以及区外配套生活区等方面都是在满足企业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土地集约使用,以满足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入区企业的增多,园区现有厂房、仓库和验货场栈已无法满足园区发展需求的情况,高新区引入地产公司对加工区A区内存量土地进行工业地产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包括标准厂房、保税仓库、验货场栈和综合大楼等,首期3栋标准厂房及1栋保税仓库,共计5万平方米已竣工。

  对于一个超过4000人从业的园区,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对于企业顺利生产至关重要。近年来,高新区先后投资近1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有员工生活配套房约4万平方米,为员工提供卫生、安全、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园区产业发展营造了优质的配套环境。

  如今,新企业的进驻,配套房严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在谈项目快速落户园区及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区投资,高新区计划在A、B两区外规划建设100亩的员工生活配套小区,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届时可满足5-6万名员工的生活住宿需求。

  南昌出口加工区在吸引外商投资、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区域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封关运行以来,已累计引入企业19家,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实现合同外资4.5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

  随着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增长、能源土地供应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掀起了一轮向中西部地区部分特殊区域转移加工制造业的浪潮。南昌出口加工区紧抓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契机,着力打造比较优势,改善相对弱势,努力创造承接条件吸引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自南昌出口加工区建区伊始,就一直把对东部地区企业的招商工作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确定了“以电子信息类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加工制造类产品为主的劳动与技术叠加型产业”的招商工作重点,先后对接了近百家意向转移企业,洽谈了近50余家企业,已落户的累计15余家。

  南昌出口加工区立足全区产业布局、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以及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业特点,从电子类产业角度出发,定位于“短平快”的企业,以进一步招大引强、做大实际出口。

   临空经济的“引爆点

  南昌临空经济区是昌九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强力引擎,是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新增长板块。

  业内人士指出,综合保税区是出口加工区的“升级版”,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成为地方政府极力争夺的“金字招牌”。

  随着南昌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向型企业对综合保税业务的需求也急剧增长。目前,我市正在筹划申报设立南昌综合保税区,初步规划为“一区两片”,一片位于南昌高新区内的南昌出口加工区,另一片位于南昌经开区和新建县交界处的小微企业工业园范围,规划面积3.27平方公里。

  相关人士表示,南昌申报综合保税区对于降低外向型企业的国际物流成本,形成对口长珠闽和港澳台的产业聚集区,提高和发挥南昌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全省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将成为临空经济的“引爆点”。

  作为未来南昌综合保税区的“前身”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南昌出口加工区将狠抓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力争保持“全省第一、中部领先”,实现出口加工区新的跨越式发展,确保进出口总量突破13亿美元,出口创汇6.5亿美元;力争实现进出口总量突破16亿美元,出口创汇8亿美元的奋斗目标,为南昌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奠定扎实基础。

  (邱垚 记者 廖晓生)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