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创造”引燃“江西模式”

14.10.2015  10:14

  这是一家只有一名兼职人员监管的污水处理厂,占地仅1000平方米。

  然而,这家位于高安市八景镇一处偏僻小院的处理厂,每天却实实在在地承担着这个全省百强中心镇6.5平方公里范围内3.56万常住人口、日均2000吨生活污水的达标处理任务。

  转一转开关,听一听声音,扫一扫庭院……面对庞大的数字,唯一的工作人员敖泉秀,却把自己的工作描述得简单而轻松。

  一名农家妇女,如何能一人“玩转”全集镇的污水处理?

  这个疑问,同样引起了国内外环保领域众多专家、学者的兴趣。9月18日,正在南昌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的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饶有兴趣地来到八景镇,“围观”这一江西污水处理的典范之作。

  一台“傻瓜机”引发一场革命

  其实,敖泉秀的轻松,来自她身边4台采用FMBR技术的污水处理器。FMBR是兼氧膜生物反应器的英文缩写,它是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团队在南昌经历3年潜心研发、3年应用实验而发明的一项全球领先的污水处理技术,可谓地地道道的“南昌创造”。

  从名称上看,FMBR与当前在污水处理领域大行其道的MBR(好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仅仅是多了一个“F” (facultative兼氧性生物),但FMBR技术的奥妙和高超之处恰恰就在于此。有了这个“F”,在传统反应器当中,无法兼容的各种微氧、好氧、厌氧型微生物,变得亲密无间,能携手将污水中的各种细菌残骸(即污泥)通过生物质作用一次性彻底分解,实现有机污泥的零排放。于是,以前为处理有机污泥这一令人头疼的副产品而设置的“沉淀分离-过滤-消毒-污泥脱水干化-污泥处置”等一系列繁琐流程和大型装置,被完全精简,使得污水处理的主要过程被高度集成一个罐体里。

  高度集成赋予了FMBR技术独一无二的“个性”:袖珍,它不需要庞大的地下管网建设,占地面积还不到常规污水处理厂的五分之一,投资仅为传统设施的40%;智能,它不需要专业人员的24小时维护,一个普通村民稍加培训就完全可以胜任日常的管理工作,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无人值守;亲和,它不会因为污泥处理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也不会发出令人厌恶的臭气和巨大的噪音。

  高效率、低成本,安装快捷、操作简便,采用FMBR技术的污水处理器,就是一台颠覆百年来国内外污水处理行业规则和理念的“傻瓜机”,使污水处理从过去的“大集中”变为“分而治之”,使项目建设从传统的土方施工变为标准化设备安装,实现了污水就地处理,出水就地回用。因此,它特别适合广大村镇一级对环境性、分散性、成本性、便利性等要求特别高的地域的污水处理工作。

  一朵“金达莱”收获一片喝彩

  “不计消耗地把污水处理好并不难,难的是用尽可能小的消耗把污水处理好”,在八景镇污水处理厂,参加论坛的业内专家一致认为:“FMBR技术就是这样一项能‘四两拨千斤’的重大创新。

  正是借助这灵巧之力,“金达莱之花”,迅速开遍赣鄱大地。2008年8月在华东交大、2009年3月在南昌前湖迎宾馆,还在验证性阶段的FMBR技术就绽放出了异彩。这之后,日益成熟的金达莱,又走进宜春的高安、上高、丰城、奉新,步入南昌的新建、湾里,用“南昌创造”把处处污水变成了潺潺清流。

  “世界最好的有机污水处理技术在南昌”,特别是随着这样一条信息在环保业界不胫而走,国内外众多需求方慕名而来,让“金达莱”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逆袭”。

  2010年10月,国际维和部队向全球招标污水处理集成装备,来自美国、欧盟、印度、中国、日本的37家知名公司同台竞技,经过联合国11名专家近10个月的评选,名不见经传的“金达莱”以第一名胜出,成为国际维和部队唯一指定污水处理装备。

  天下闻名的景观性湖泊大理洱海,曾面临严重环境污染,各种主流治污技术都在这里败下阵来。最终,洱海6个镇36个村全部采用金达莱FMBR污水处理设备,才有效截流了排入洱海的生活污水,成为国家“十一五”水专项的成功典范。

  目前,FMBR技术在国内28个省市得到推广应用,并斩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35项,仅在欧美日等地区就获得16项,由此开创了我国污水处理设备大规模出口之先河。

  一条“路线图”催生一种模式

  精彩 “逆袭”,在孕育这朵“金达莱”的红土地,也在同步上演。

  近年来,受益于“南昌创造”的这一本土技术,我省乡镇一级污水处理工程得以快速推进、全面开花,在全国形成了后来居上、反超领跑的态势,更开创了城镇农村污水治理的“江西模式”。

  一条清晰的“路线图”勾画出 “江西模式”的战略思路。2013年8月,我省以百强中心镇建设为起点,拉开了村镇污水治理的序幕。在试点基础上,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论证,为江西寻找最“合身”的先进技术。2014年底,通过省委农工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的比选,金达莱FMBR技术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全省38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百强中心镇中,绝大多数也不约而同地采用了FMBR技术。2015年2月,由省环保厅牵头组织召开江西省百强中心镇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釆用兼氧FMBR技术论证会,7名国内外污染治理专家对FMBR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进一步确立了FMBR技术在我省村镇污水处理工艺中的领军地位。

  统一督导,统一部署。挟FMBR之利,今年初,我省按照“乡镇主体、市场运作、部门指导、财政补助”原则,全面启动了百强中心镇的污水治理工作,做到“成熟一批、推进一批、奖补一批、先建先得”。有了体制、机制的保障,我省大胆提出:到2017年全省镇区污水收集率达80%左右,镇区生活污水基本得到有效处理。

  “污水处理不仅需要先进技术,更需要可靠的体制与机制保障,唯有如此,才能使先进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优势。”与会的业内专家、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项目中心技术总监杭世珺坦言。

  如今,由“南昌创造”的FMBR技术引燃的污水处理“江西模式”,正如杭世珺所说,不仅为FMBR技术潜力挖掘和未来成长创造出了肥沃的土壤;而且,也为江西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树立了一个可以享誉全国的样板。

  这是“南昌创造”的骄傲,这更是“江西模式”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