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加速打造核心增长极两周年回眸之财税工作篇

11.06.2014  12:16

财政税收显实力 聚财发展助腾飞

  抢机遇,勇攻坚,寻突破,谋发展……

  进入六月的南昌,在送别润意盎然的春季后,迎来了夏花盛放,更显得生机勃勃。在这样热情如火的季节,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迎来了“两周岁”的生日。

  这是形势复杂而毫不懈怠的两年:世界经济形势始终复杂严峻,全国经济反复波动,通胀压力、金融环境动荡,中小企业遭遇发展瓶颈,经济发展面临重重阻力。

  这又是奋勇拼搏而成就不凡的两年:我市始终坚持依托全省“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抢抓机遇,紧紧围绕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战略部署,强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向南昌的老百姓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欢歌响起,两年回首,一路拼搏,此时此刻,站在发展的“泉眼”上,自豪感油然而生。

  万千感慨一言以蔽之, 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两周岁“看头十足”。

  【财政税收是检验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支撑城市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财力源泉。 两年来,我市贯彻“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战略部署,以构建公共财政体系为核心,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各项财政措施落实有力,为全市经济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展是一个过程,高度是一种追求。两年奋进,南昌发展以成绩说话。2014年6月6日,江西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在听取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两周年工作情况汇报后,对这份“成绩单”给予了高度肯定。

  两年来,南昌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在总量、增速、排位、占比上均出现积极变化。综合近两年的统计数字来看,南昌GDP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和第二,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人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5000元。两年来,南昌GDP、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比重分别提升0.3、0.5、0.5、0.6、1.3个百分点。

  特别是进入2014年,一季度南昌经济成绩首战告捷:GDP实现9.2%的增长速度。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柳华指出,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多变,针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南昌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良好增长,将有利于顺利推进我市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向好。

  不以数字论英雄,却以数字显实力。就在6月10日,市财政局传来捷报:1-5月份,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72.3亿元,同比增长15.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9.3亿元,同比增长17.4%。我市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增幅在全省各设区市中位居前列。前5个月南昌财政总收入超过2009年全年总量,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2010年全年总量。

  “财政收入的质量是我们更重视的,1-5月,全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1.1%和83.7%,连续4个月在全省设区市中排名第一,两项占比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0和12.2个百分点。”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系列的数据,体现了我市财政收入质量呈现持续优良的特点。

  【浓夏时节,火热南昌,城市处处都能感受到奋进的浓浓气息,两年时间,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实现多点“引爆”。在城区,在乡镇、在工业园,一批批重大项目、民生实事大手笔推进。随处可见高耸的塔吊、轰鸣的机器,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绘就出一幅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真实画卷。而支撑起这份发展底气的,正是南昌的雄厚财力。】

  “支撑南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促进南昌加快形成3个千亿元产业。”两年前,南昌提出打造核心增长极时,省委、省政府将产业发展视为南昌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两年以后的今天,乘势崛起的南昌犹如一架动力强劲的引擎,龙头高昂,舞动江西。“充分的大投入,开启了南昌活力无限的大建设、大发展模式。”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坦言,两年来,南昌每一分钱的投入,都用在刀刃上。

  在助力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南昌投入毫不吝啬。仅在2013年,我市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新增投入2.5亿,规模扩大到13.5亿元,重点扶持航空业、汽车制造业、生物医药业、光伏产业、公共交通业等产业的发展;累计拨付昌工控股10亿元,充实、壮大我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市场化的风险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产业发展。

  同时,不断加强金融机构监管,扶持我市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和小额担保贷款,并积极争取省厅资金政策支持。2013年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4亿元,比2012年增加4亿元;争取省财政地方教育附加返还2.85亿元;同时争取到省财政2500万元航空产业发展基金;轨道交通二号线成功签约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确定了2.5亿美元的贷款额度。

  此外,我市还积极运用政策杠杆激励企业加快发展。根据2012年制定的《南昌市打造核心增长极企业(经济实体)税收突出贡献奖奖励办法》,新增安排打造核心增长极企业(经济实体)税收突出贡献奖奖励资金2990万元,进一步调动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市税收增长。

  而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市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740.50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工业投资329.43亿元,增长6.2%。“雄厚财力的支撑有效激活了发展细胞,增强了发展后劲。”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一项项资金投入的“大接力”,拉动了南昌的经济增长,为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两周年放马欢歌,书写出一份动人的乐谱。

  【税收不仅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还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我市国税、地税部门通力合作,在狠抓税收的同时,不仅针对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推出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还积极配合做好国家“营改增”税改工作,在纳税人信息资料移交、发票供应、政策宣传等方面进行无缝对接,确保各项工作平稳实施,助力我市企业“轻装快发展”。】

  自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工作启动以来,作为财税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部门,我市国税、地税部门积极将工作置于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依法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力地增强了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2012年,市地税局专门制定了50条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大力策应南昌区域聚焦、产业聚焦、政策聚焦、资源聚焦,优化税源结构,并推出创新服务举措,为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政策保障以及优质高效的服务。在全年累计组织各项收入210.18亿元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等税收优惠政策,全年共减免地方各税5.47亿元。进入2013年,我市地税收入继续稳步增长,全年累计组织各项收入256.82亿元,为服务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和推进昌九一体化提供了强大财力保障。

  市国税部门在2013年制定了实施加快民营经济发展18条税收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小微企业等各项结构性减税和税收优惠政策,全年依法减免税45.94亿元,同比增长18.16%;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全年办理退(免)税28.92亿元,同比增长2.45%,总量占全省比重达31.5%。

  同时,国税、地税部门通力合作,全力推进“营改增”改革试点工作。2013年8月1日,全省“营改增”第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及第一张网络发票在南昌成功开出;9月1日,“营改增”纳税人的大厅申报、网上申报和电话申报顺利通过。全市5634户“营改增”纳税人平稳过渡,“营改增”后个别单位货运税收异常现象得到及时遏制,确保了我市“营改增”新旧税制转换平稳实施。

  今年6月10日,捷迅再传。今年前5个月,我市地税部门累计组织各项收入132.65亿元,同比增收19.02亿元,增长16.7%;国税部门累计组织入库收入106.1亿元,同比增收14亿元,增长15.2%。“这也意味着南昌经济发展活力十足,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保证税收增长,而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不断增长也促进了更多建设工作得以开展,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市地税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打造核心增长极两年来,南昌的财税工作也在新的发展契机中不断升级发展,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为全市下一步的努力夯实了坚实的基础,铺就了前行的道路,为南昌继续实现“三年有突破”的目标提供了充足的底气。(记者 曲倩影)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
关于2018年5月我市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通报抄告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