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昌县东新乡看城郊乡镇发展之路该如何走

06.10.2014  11:36

    编者按: 城中(郊)乡镇,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在发展上领先了其他乡镇一步。但随着开发的推进,过度依赖“土地经济”的许多城中(郊)乡镇逐渐遭遇发展瓶颈。在土地资源越来越弥足珍贵的今天,已经领先一步的城中(郊)乡镇该如何来摆脱对“土地经济”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南昌县东新乡,与南昌市西湖区朝阳新城一路之隔,与红谷滩新区九龙湖新城隔江相望。近十年来,该乡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开发建设热潮。如今的东新乡也有了一个更具都市化气息的名字——昌南新城。

    十年磨一剑。今年1至8月,东新乡财政总收入完成9.0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69亿元,处于全省乡镇领先方阵。“东新乡的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房地产开发。但房地产带来的效益毕竟是短暂的,兄弟乡镇的前车之鉴有力证明,过度依赖房地产业,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近年来,我们已经逐渐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三产培育、百姓致富等长远发展大计上来。我们相信,随着一大批三产优势项目的不断发力,东新乡一定能摆脱对‘土地经济’的依赖,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东新乡党委书记刘玉在对该乡之前的“土地经济”发展模式反思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对记者说,打牢基础,方能赢得未来。

    放眼长远,割房地产眼前之“

    不可否认,东新乡是以房地产起家的。据统计,东新乡商品楼盘已经达24个,其中23个已经进入销售扫尾阶段。调查显示,全乡新楼盘水表正常运转户数达3.5万户,按户均3.7人计算,新楼盘住户已经接近13万人。依靠房地产开发,昔日传统的农业乡镇如今已经变成一个拥有15万人口(加上原有的2.2万名本地乡民)的繁荣新城。

    可就在房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之时,南昌县委、县政府却果断叫停了这一快速生金项目,规定今后东新乡不再新批任何房地产项目。刘玉说:“东新乡土地面积仅有50平方公里。现有的24个楼盘已经达到了土地所能承载的极限,15万人口也达到了乡里所能服务的极限。为了长远,我们必须忍痛割舍房地产所带来的眼前利益,将有限的土地用于能管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

    打牢基础,赢产业可持续之“

    近段时间来,东新乡的干部非常害怕手机响。“自从新洪城大市场开始招商以来,乡里的干部平均每天要接到七八个来托关系租店面的电话。”东新乡乡长章金华在为每天如何拒绝亲朋好友要求而头疼的同时,心里却美滋滋的。他对记者说,新洪城大市场“一铺难求”的现状,充分说明了群众对该市场前景的看好。

    据了解,为弥补旧洪城大市场配套设施的先天不足,南昌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东新乡异地重建洪城大市场。新洪城大市场是我省重点投资建设项目,总规划用地约2300亩,总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总投资120亿元。该项目主市场于2013年12月29日正式动工,预计2015年底建成,2016年6月开业,建成后市场每年交易额可达千亿元,每年可缴纳税收10亿元。

    及时叫停房地产项目,为的就是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留给像新洪城大市场这样的大项目,为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蓄足力量。今年8月5日上午,江西千亿建筑科技产业园中的建筑企业总部基地在东新乡开工。目前,产业园一期已确定了45家入驻企业,以其申请的办公用房面积和相应的税收基数测算,这45家企业一年将最少缴纳3亿元的税收。

    抓大不放小。在扎实推进这两大项目的同时,东新乡全力推进天虹商场、演武广场、五洲集团等一批商业综合体、总部经济大楼建设。据统计,目前该乡已建、在建三产项目有6个,总投资额达135.5亿元。“有这么一大批可持续发展项目做支撑,不出3年,东新乡将会有一个大变化。”对于未来,章金华信心十足。

    留足用地,铺村级产业致富之“

    在东新乡乡政府对面,有一块建设用地十分引人注目。它有一个十分“草根”的名字——大洲村村级产业用地。名字虽然土,但其承担的责任却很大。在东新乡党委、政府眼里,它是维护一方稳定的根本;在百姓眼里,它是今后致富的“聚宝盆”。

    作为南昌市的近郊乡镇,东新乡近年来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城市化,大征迁势在必行。据统计,该乡共有6个行政村,农房面积还剩140万平方米左右。按照规划,该乡的农房3年内将全部进行拆除,传统的农村不久将在东新成为历史。

    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未来生活如何保障?

    面对失地农民安置这一重大民生课题,东新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再次表现出“打基础、谋长远”的执政智慧:通过预留村级产业用地,让百姓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在按照不低于南昌县中等以上楼盘标准建设农民安置小区、让失地农民住得舒心的同时,在按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标准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让他们老有所养的基础上,东新乡的决策者们更加注重从家庭资产性收入等方面给予他们永久性保障。

    该乡明文规定,当一个村土地征收面积超过70%时,乡政府按照人均10平方米的标准为该村配备村级产业用地,产业地归村集体所有,全村村民受益。在项目定位上,村级产业用地将根据周边引进的新洪城大市场等大项目进行配套,为入驻企业提供仓储、员工生活配套等服务,与入驻企业共同发展。此外,该乡每个村成立了物业服务公司,专门培训本村村民,为辖区楼盘输送保安、保洁人员,解决了一批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原题:打牢基础 赢在未来 从东新乡看城中(郊)乡镇发展之路该如何走 记者 范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