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科学撤并 办好家门口的教育

13.10.2014  12:31

  在推进农村撤点并校的进程中,容易产生学生交通安全、食宿费用、辍学、大额班增加等系列问题。如何因地制宜搞好学校布局,避免一刀切,办好孩子家门口的学校,南昌县进行了探索。

  日前,记者来到南昌县塔城乡河西小学,工人们正在操场上铺设塑胶草皮,安装篮球架、乒乓球桌等运动器材,校园绿化也在扫尾,崭新的教学大楼、学生食堂和教师周转房,令人赞叹不已。

  “河西小学是纳入全县2013年乡镇中心校建设的第一批学校,原来只能容纳200名学生,改扩建以后,学校可以容纳800多名学生。”南昌县塔城乡中心小学校长甘盛说。

  塔城乡位于南昌县的东端,临近鄱阳湖,面积并不大,一条河把全乡均分为东西两半。根据实际,塔城乡整合了5所村小的教育资源,分别在河东、河西新建了一所小学。

  “学校布局,关涉民生,关涉未来。在农村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中,南昌县以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为宗旨,严格落实听证制度,充分听取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意愿,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坚决不搞一刀切。”南昌县教体局局长胡金金介绍。

  经过多年的酝酿,2013年南昌县第一批启动了8所乡镇中心校的建设,总投资1.2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中心校建设乡镇全覆盖,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发展。

  “以前在村小,光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现在每个老师都配备了电脑,教室也安装了多媒体,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有着25年小学教学经历的塔城乡河西小学校长万仁忠感慨道。

  “撤点并校后,专职教师增加,为利用好这个优势,我们不仅在课堂上为学生开设了音、体、美、计算机等课程,同时在课外为学生免费开设各种素质拓展课,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泾口乡第一小学校长陶肆妹说,专业的老师教专业课程,以前只有城里学校能做到。

  甘盛介绍,为了享受好的教育条件,以前很多农村父母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距离较远的县城去读书,但看到家门口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父母都愿意把孩子留在身边。目前,塔城乡转回来的学生就有183人。

  学校建好了,后面重点是管理。“根据新建中心校的工作实际,我们制订了79条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甘盛说,“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共同监督教学、食堂、安全等工作。

  为确保学生乘车安全,泾口乡第一小学采取教师分片负责制,搭乘公交车往返的学生由教师全程陪护。同时制作学生证,并注明学生姓名、班级、家庭住址以及家长和责任教师的联系方式。每天中午每个班级两名老师值班,负责学生用餐,以及午间安全。

  日前,江西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推出有关政策,通过设立省级校车服务奖补资金,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购买服务。

  “这为我们有序撤点并校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今年9月,总投资1.5亿元的南昌县第二批9所乡镇中心校建设也启动了,四年内,全县农村中心校将完成全覆盖。”胡金金说。

  曾艳芳 胡敏华 记者 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