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网格管理“驻点日”初体验

05.06.2015  14:44

  “我叫邓海生,今年82岁,我和67岁的老伴住在一起,没有儿女。现在年纪大了,想申请去敬老院住,希望政府能帮帮我。”“您的诉求,我们会尽快交由县民政局,五个工作日之内,他们就会上门找您核实情况的。

  6月3日,周三晚,尽管屋外大雨滂沱,然而,在南昌县莲塘镇墨山村的网格接待点内却是人潮涌动。当地居民们与网格工作人员面对面,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反映给他们。而网格工作人员则有条不紊地进行记录,时而联系有关部门获取答复。

  墨山村的场景,是南昌县“网格驻点日”的缩影。今年,南昌县启动创新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在建成区社区按300-500户、农村以行政村或若干个村民小组为单元共划分1281个基础网格,并将管理、服务、自治纳入网格中。同时,确定每周星期三为“网格驻点日”,当晚7点半到9点,由全县1296名县直机关干部与万名基层干部一道,进驻网格,面对面聆听群众意见,切实解决责任网格内反映的问题。

  “每个网格小组由网格长、指导员、监督员、民情员、治安员、联络员组成,所有群众反映的问题,都会在每月中旬和月末进行公示。确保公开、透明、畅通。”墨山村010102号网格联络员陈志刚介绍。

  此外,为了确保群众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得落实,在接待完群众之后,网点干部们还将在晚上9点到9点半召开会议,梳理、分析、研判当日收集的问题。

  “我们将问题等级分为红橙黄三类,凡属于驻网格干部职责范围可以解决的问题或属于村(社区)层面的问题,列为红色问题类;对需要研究并多方联动的问题或属于乡镇层面的问题,列为橙色问题类;对涉及全县性的综合疑难问题,需要较长时间解决或与上级联动的问题,列为黄色问题类。所有问题都设有办理时限,并将层层上报分析解决。”陈志刚介绍。

  “定点、定人、定时”还需“定责”。据了解,为确保落实“驻点日”工作,南昌县还专门制定请销假制度,对“有令不行”者,予以追责。“5月27日是首个驻点日,督查组抽查了85个村、社区的活动开展情况,发现16人未遵守创新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纪律,按照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了停职检查、公开道歉、通报批评等处理。”南昌县纪委常委王宇介绍说。

  服务上门细心贴心,解决问题求严求实,一系列困扰群众的难题和困难也迎刃而解。富山乡若冈村熊国保反映村内水沟阻塞,干部们立说立行,现场处理完毕;斗柏路社区居民毛细妹反映街道樟树茂盛,遮挡路灯,县园林所的工作人员第二天立即上路给樟树“理发”;东新乡大洲村聂玉广反映居民区电动车停放不便,村里当即建立专门车棚,并根据村民实际需求安装充电设备……据了解,在5月27日和6月3日两次驻点日,南昌县各网格共接待来访群众8169人次,收集问题3542个,解决问题836个。“一二三四五,有事找政府;相约星期三,为您解疑难”的活动口号也逐渐深入人心。

  “两次‘驻点日’,我们社区共解决问题10余件,其中许多事,社区光靠自身力量很难解决。现在,全县上下一盘棋,解决群众困难有实效、见成效,老百姓非常满意。”莲塘镇斗柏路社区书记王爱珠介绍,社区共有3400余户,社区工作人员却不足10人,县里开展基层网格管理工作让基层服务群众的力量得到了极大补充。

  南昌县创新社会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志伟说:“‘芝麻绿豆’小事,对群众个人来说,也许是大事、难事、急事,要让社会治理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就必须将工作重心下移基层。我们希望以网格化管理为平台,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和治理体系创新,努力实现‘信访总量、群体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社会治安案件明显降低’,‘公共服务水平、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公众安全感明显提升’的‘四降四升目标’。下一步,我们还将开通‘12345’民生服务热线,建立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进一步提高问题收集、处理、反馈的效率,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记者 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