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转变观念破除管理藩篱

18.08.2014  10:11

   让农民“进得了城”更“安得下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步伐正逐渐加快。作为全国18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近年来,南昌县始终以加速城乡一体化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全力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在先试先行不断探索的过程之中,南昌县的众多村庄、农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民:

  生产生活方式推动身份转变

  尽管天气炎热,南昌县横岗村村民涂和平还是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了横岗村的安置小区——幸福雅苑小区,作为村里的巡查员,涂和平每星期都会定期来到这里,一面了解小区状况,一面监督施工进度。“再过不了多久,就能搬进新家了。”看着眼前逐步成型的新农村社区,涂和平难掩心中的喜悦。

  涂和平所在的横岗村位于南昌县近郊,全村共有280户1100人,原有田地3000余亩。在南昌县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横岗村经历了四次征地拆迁,目前村里剩下的田地不足300亩。为了安置村民,政府建设了幸福雅苑小区,小区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共计1543户,其舒适的环境和完善的设施让村民们十分满意。

  “小区内设有商铺、超市、幼儿园、医院等配套设施,今后就要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咯。”说起今后的生活,涂和平心中满是憧憬,不光是安置的房屋好,政府配套的相关政策,也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

  2012年,南昌县先期投入12亿元(省级配套资金2亿元)按城镇职工标准在全省率先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南昌县58500名被征地农民可以和城镇职工一样,“退休”之后每月领取930元的“退休金”。此外,南昌县在养老、医疗保险和就业服务、失业救助等方面也相继出台政策,让被征地农民享受和城镇居民一样的待遇。

  涂和平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一家五口都有了医保,政府还帮我们买了养老保险,小区生活配套完整,还有娱乐活动中心,生活是乐滋滋的。

  完善的居住条件“硬件”和保障政策“软件”给广大被征地农民带来了“双重保险”,但不种田了,靠什么维持日常生计呢?为此,今年3月,横岗村村委会成立了专门的劳务输出合作社,为村民成功推荐就业岗位150多个。横岗村村民涂敏说:“我通过合作社,在小蓝经开区找到了一份月入3000元左右的工作,现在我们不再是农民了,自己也要改变观念,过城里人的生活,干城里人的工作,真正融入城市。

  村庄:

  城镇化建设亟需一元化管理

  对于涂和平、涂敏这样“洗脚上楼”的农民来说,他们正经历着因生产生活方式改变而带来的角色转型。与此同时,如何推动村委会向居委会转变,实现“社区化管理”,也逐渐成了南昌县各乡镇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必选题。当前,南昌县共有社区65个,其中,县城莲塘镇今年社区数量就由4个增至8个。在逐步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同时,莲塘镇也遭遇了“新型农村社区”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方面的瓶颈。

  莲塘镇王家村早于2004年就实现了“退郊进城”,村里的房屋和土地都被征收,村民们也都住进了附近的唐庄小区。2011年,王家居委会成立,开始为辖区的居民提供城镇化服务。然而,居委会的成立并未取代村委会,而是出现了居委会、村委会两套行政体系并存的状况。村民王耀元说:“我的户口在王家村,属于王家村管。我的邻居是外来人,他就属于居委会管。村民们虽然住进了小区,但很多事情还是要找村委会办,目前我还不考虑把户口迁出来。

  王家村地处镇中心澄碧湖附近,周边建了许多大型商业住房,大量外来人口到此买房居住。当前,王家居委会共管辖5个楼盘和周边散户共计3800多户、15000余人。同时,村集体经济伴随着城镇化所带来的繁荣蒸蒸日上,村民们的待遇福利也不断提高,加之村民们找村委会办事轻车熟路,不少村民的户籍仍在村里。可是,“村民”与“居民”的交织纵横,为该区域的管理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王家居委会主任舒桂英说:“村委会管理和居委会在很多领域存在工作职能的重叠,比如住户信息登记,许多住户信息在村委会已经有,而我们不得不去做这项工作,因为我们的服务不可能按户籍划分,必须照顾到辖区所有居民。如果能够进行资源整合,将居委会贴心细致的管理方式与村委会干部深厚的群众基础结合起来,必将对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带来帮助。”记者 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