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双拆” 城市面貌的一场革命[图]

16.06.2014  12:28

   嘉宾名片

   刘建洋 1967年5月生,江西莲花人,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中共南昌市委常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曾担任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党组书记;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党组成员,市建委主任、党委书记,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兼城管执法支队政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等职。

   特约主持人名片

   彭春兰 1948年生于吉林延吉,祖籍江西安福。江西日报社原总编辑、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江西省记协副主席、江西省散文学会会长。出版散文集《走过千年》、《女人的眼睛看世界》等专著。

省政府长廊开拆。记者许南平摄

   改变南昌脏乱差的突破口

  临时建筑,尤其是违法建筑较多,占据了公共资源,有碍市容观瞻,扰乱法治秩序,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所以,我们“先革自己的命,先洗自己的脸”,用法治和诚信取信于民、用“双拆”的实际行动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宜居环境。

  彭春兰:自2013年10月南昌启动“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以来,节节推进,初见成效。在关键节点,我们看到王文涛书记及郭安市长多次到现场督拆。南昌市还提出,政府要“先革自己的命”。身为南昌市民,我们都为“双拆”工作叫好,因为市民是最大的受益者。请您谈谈,南昌市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力气抓这项工作?

  刘建洋:长久以来,老百姓对南昌市脏乱差的反映较强烈,省领导也多次提出,“新区变化大,老城欠账多”。形成这种状况有体制、机制、管理力度以及历史等多种深层次因素,但目前普遍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就是临时建筑尤其是违法建筑较多,占据了公共资源,有碍市容观瞻,扰乱法治秩序,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为此,南昌市决定以此为改变城市面貌的突破口,启动了“拆违拆临、建绿透绿”(以下简称“双拆”)工作。

  “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即将违建临建拆除后的土地,还路于民、还绿于民,优先用于绿地建设,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精细化施工,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力争达到“百米见绿”的效果。不适宜建绿的地块,将建人行道、小广场等公共设施,防止脏乱差现象存在。

  在“双拆”工作一开始,我们就提出了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先革自己的命”。也就是说,市直各单位、各城区、街办、乡镇要带头拆去自己的临建违建,为老百姓树榜样,要通过“双拆”带头纠正我们自己工作中的偏差,让老百姓相信我们政府。至于这句话的含义,我想应该理解为:作为人民政府,只有为民办事,才能实实在在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政府“先革自己的命”,不是讲在口头上,而是落在具体的行动上。正因为我们是这样做的,我们这次“双拆”工作,老百姓的知晓率由76%上升到90%,支持率已达到96.8%以上。这充分说明“革命先革自己的命”既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又得到了验证。

  [1] [2] 下一页

   “双拆”是一场攻坚战

  第二轮“双拆”整体工作推进相对缓慢。少数单位存在等待观望的心态,极少数单位以各种借口为理由,讨价还价,迟迟不动。有些任务重的单位目前拆除行动较缓慢,进展不理想。

  彭春兰:南昌市“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大多数省市相关单位积极配合,付诸行动。但据我们了解,仍有一些单位抱着自身利益不放,存在等待观望的心态,个别单位甚至顶风抗拆。能否介绍一下目前该项工作的进展及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刘建洋:南昌市的“双拆”工作自去年10月8日启动以来,整体进展比较顺利,主要得益于:省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强卫书记、鹿心社省长多次批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通知;南昌市主要领导高位推动,亲自督拆;大量违建临建单位的配合,承租户的理解;新闻媒体给予的大量舆论宣传支持;老百姓的支持。

  第一轮“双拆”,我们按照“自下而上、条块结合、部门联动、集中调度、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拆除范围为市、区、街办(乡镇)、社区(村)及所属部门、单位在城市道路两侧未依法取得合法手续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占压城市道路红线、园林绿线、水域蓝线、历史文化紫线、市政基础设施黄线等“五线”、严重影响市容观瞻且不易美化亮化的其他建筑;以及商品房建设项目竣工后未按要求期限拆除的临时售楼房等建筑物。

  在这轮“双拆”工作中,我们始终本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坚持“无一例外、不得说情、说情必究”。我们在第一轮“双拆”工作中,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全市共拆除违建临建点位508处,拆除总面积达198531平方米;建绿透绿111处,面积59587.86平方米;还路于民224处,面积30653.72平方米。

  继今年3月,青云谱区辖区内省国资委在省直单位率先“拆违拆临”后,4月25日上午省委四部门带头拆除临建店面,以实际行动支持南昌“双拆”,对尚未实施“双拆”的省直部门起到极大的示范激励作用。4月,省直单位“双拆”面积过万;5月29日,“双拆”面积突破2万平方米;6月6日,面积直逼3万平方米。截至6月9日,南昌第二轮“双拆”行动共拆除省直单位(含驻昌部队、中央驻赣单位)违章建筑、临时建筑96处(含正在拆除),拆除面积34659.95平方米。拆除范围主要是省直单位、企业、部队及所属部门等未取得合法手续的五层以下(含五层)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以及未按照规定期限拆除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第二轮“双拆”按照“以区为主、全面核查、部门协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省直单位自查、属地城区普查与专项核查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与属地城区配合相结合,自拆为主,督拆推进的原则。工作得到了大多数省直部门的积极支持,大多省直单位已填报明确的违建临建自拆时间;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主动率先拆除了大面积旺铺,示范效应明显。

  但与前一轮相比,整体工作推进相对缓慢。前期调查摸底和接到市民举报核实的违建临建面积超13万平方米,至6月9日仅拆除不到4万平方米。少数单位存在等待观望的心态,极少数单位以各种借口,讨价还价,迟迟不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协调,加强督促,加快推进,打好这场攻坚战。

   检验法治和诚信的试金石

  一个地方,凡是能看到违章建筑,就看不到政府;有违章建筑的地方,就没有政府的管理与服务;一个地方的法治环境好不好,就看这个地方的违章建筑多不多。

  彭春兰:违建临建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管理中的大问题。违建临建现象的大量滋生成为一种顽疾,从根源上说,是城市管理中法治不健全、不到位甚至缺位而造成的。当前开展的“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与推进法治南昌、诚信政府建设,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刘建洋:相信广大市民都有这样的共识:一些违建临建严重影响道路交通顺畅和城市卫生环境,极大地损害了南昌的城市形象;少数单位和个人利用违建临建作为“以房生财”的工具,践踏了社会公平正义;一些单位和个人把公权变成强权、特权,利用违建临建租赁非法牟利,滋生腐败,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大力开展“拆违拆临、建绿透绿”专项行动,可谓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法治南昌、诚信政府”建设,是我们在推进“双拆”工作中始终坚持和倡导的工作原则。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涛就曾形象地提出:一个地方,凡是能看到违章建筑,就看不到政府;有违章建筑的地方,就没有政府的管理与服务;一个地方的法治环境好不好,就看这个地方的违章建筑多不多。

  郭安市长前几天也说,违法建设的实质是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谋取私利,是极少数人侵害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不法行为,不仅破坏了城市规划的严肃性,而且损害了政府的权威性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正人先正己。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南昌以“先革自己的命”的气魄和“壮士断腕”的勇气,率先向公房违建临建“亮剑”,以深入开展“双拆”工作为抓手,不断改善市容环境,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着力打造诚信政府,建设法治南昌。

  早在2009年,南昌就成立了市委法治南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法治南昌建设。去年8月,南昌市委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南昌建设的意见》,把加强法治南昌建设上升到了一个新战略层面。按照法治南昌、诚信政府建设的要求,我们在开展“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中,一方面,公平公正、依法依规,严格落实法规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另一方面,政府带头拆违拆临,摒弃特权,有力地保障了“双拆”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对其他违法建筑起到了震慑作用,南昌自开展“双拆”工作以来,共拆除其他私人搭建的违法建筑、临时建筑17处、1638平方米。

  南昌市要建设法治政府,就要努力在全市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应该说是“法治南昌、诚信政府”建设的一块试验田,经验至关重要。

   让美好城市造福于民

  “双拆”拆去的是违建临建,带来的是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的是法律尊严,创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密切的是群众与政府的血肉联系,最后构筑上升的是社会文明。

  彭春兰:凡事预则立。每一项重大决策出台之前,必有科学周密的谋划和论证。也可以说,“拆违拆临”不是为了拆而拆,拆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建。请您展望一下,“拆违拆临”之后,能给我们的城市和市民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刘建洋:南昌启动的两轮“双拆”工作,现在第一轮已初见成效。拆除的20万平方米的空闲地段,通过改造,已成为了城市的景观绿地,市民的休闲广场和社区的健身场所,有的还拓宽成了人行道、游步道和地面公共停车位,方便了市民出行。

  让城市更美好才能造福于民。两轮拆违拆临任务完成后,南昌市的城市面貌将带来更大、更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我们的老城区变化会更突出。一是城区的空间更为宽阔;二是城市景观尤其是街景景观和绿化景观会得到提升;三是人民群众的娱乐、休闲、文化场所会得到适度增量;四是我们城市的“脏、乱”现象将会得到较大遏制,为我们的“创文保卫”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会大大提高,政府为民办事的决心也会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少数局部利益受到损失的单位也会充分理解“双拆”的意义。

  下一步,南昌将充分运用在两轮“双拆”工作中总结出的有效经验和做法,抓好关键、重点领域的突破,推动相关工作全面展开;加快还路建绿的进度,对“违建临建”拆除后的后续改造增绿工作及早跟上,切实做到及时还路于民、还绿于民,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二轮“双拆”工作各项任务。

  在第二轮“双拆”工作中,我们希望省直单位给予更大更有力的支持,特别是有拆除任务的单位,积极配合,主动拆除;希望新闻媒体继续给予南昌“双拆”工作支持,加大报道宣传力度,为“双拆”工作助威发力;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监督我们做好“双拆”工作。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
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对接会举行
  (记者游静 实习生李少如)6月29日,上饶之窗
江西最大集装箱码头通过验收
  (记者林雍)6月28日,记者从省港口集团获悉,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