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吹响全面深化改革冲锋号

19.12.2013  20:00

  18日,南昌召开了市委十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南昌将推进向民间资本放开一批涉及公用事业、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系列改革;探索建立昌九扩大开放试验区,积极申报设立昌九自由贸易区;确定明年经济发展目标是努力实现GDP增长10.5%左右;“一江两岸”城市建设即将开始大动作,明确规模更为宏大的旧城改造计划,逐步将老城区一半人口导入新城区。当日,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共南昌市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讨论稿)》。

  关键词:改革 积极申报设立昌九自贸区

   明年第三季度前完成政府机构改革

  据了解,南昌明年第三季度前基本完成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适时稳妥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化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同时,创新公益服务提供方式,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构建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新格局。

   立足“大城市”定位适当降低落户门槛

  探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立足于“大城市”定位,统筹考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配套等因素,适当降低落户门槛,合理确定落户条件。

  在落户资格认定、户口登记制度等方面有序放开,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有序扩大覆盖范围,根据社会保障的实际承受能力,对每年进入城市户籍的人口进行合理排序;根据工商、税务登记制度,对前来投资人员落户条件进行科学设置;坚持城乡一元化导向,尽快将城中村失地农民转为城市户籍人口,对失地农民坚持“逢征必转”的政策。适时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逐步实行全市范围内居民户口通迁制度。

  同时,南昌将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完善土地供应方式和地价调节机制。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权能,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允许产权明晰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逐步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按照省里部署,力争三年内完成农民承包地、宅基地和房产确权登记工作。

   加快编制规划昌九、昌州一体化

  深入研究和构建区域合作新体制。积极贯彻省里的区域发展战略,落实《前湖共识》,加快编制《昌九一体化规划纲要》、《昌州一体化规划纲要》,积极推动与九江、抚州、宜春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要素、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共建“大产业、大交通、大都市”区域发展格局,构建大南昌都市圈。按照省里部署,探索建立昌九扩大开放试验区,积极申报设立昌九自由贸易区。努力与长沙、合肥、武汉等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建立稳定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关键词:经济 适当调低GDP增长预期

  经济方面,记者从会上获悉,2014年南昌GDP预期增长10.5%左右,与2013年GDP预期增长(12%以上)降了1.5%以上。

  在今年6月的南昌市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与会人员表示,按照省里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南昌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要接近三分之一。若以全省“十二五”规划年均增长11%的速度来算,南昌今后9年GDP的平均增速就要达到15.6%。

  为什么明年的GDP预期增长目标不升反降?南昌市代市长郭安做了解释。他说,制定10.5%左右这一目标,主要有基于发展形势、进位赶超等四点考虑。

  首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确定明年经济工作核心要求是“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南昌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奋力崛起的爬坡期,将GDP定为10.5%是有条件、有基础实现的。其次是基于进位赶超的考虑。据了解,中部省会城市和省内各设区市纷纷下调了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武汉、郑州、长沙、合肥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都在10%以上。“为保持中部省会增速前三的位次,也应该将GDP定位10.5%。”郭安说,但南昌要的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要的是质量和效益都得到提高而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要的是既积极又可行的速度。另外,省里将GDP目标初步定为10%,南昌要实现占比提升,GDP实现10.5%的增速是最基本的要求。

  为达到经济增长目标,南昌将加快先行先试,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改革重点就是“1+5”。“1”就是指临空经济区这一改革平台,南昌将以此作为改革试验田,参考上海自贸区的体制和做法,将临空经济区建成全省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领跑区。“5”就是推动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五大重点领域改革。

  同时,实施三年强攻计划,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大力实施工业、服务业、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四个三年强攻计划。

  关键词:民生 逐步将老城区一半人口搬迁到新城区

   春节后推动旧改

  “一江两岸”城市总体空间格局是南昌市发展大方向,红谷滩的二次开发、朝阳新城的迅速崛起已清晰地勾勒出了两岸共辉的轮廓。此次会议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南昌市“一江两岸”城市建设即将开始大动作,即明确了规模更为宏大的旧城改造计划,为老城区“蝶变”转身腾出空间。

  老城区要实现“蝶变”,首先必须要有空间。为此,南昌提出了旧城改造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200多万平方米旧改任务。明年的旧改征迁数据为800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不低于400万平方米。同时,明年还将启动第二轮“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旧改可以为老城区赢得更大发展空间。”王文涛说,春节后马上推动旧改。记者了解到,2200多万平方米旧改需1770多亿元投入资金,南昌将通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金融信贷等措施来解决资金问题。

   安置地主体是红谷滩

  南昌要力争使老城区50%的居民逐步搬到新城区,而实现人口导入导出的关键因素是安置房。王文涛曾明确,安置地块的主体是红谷滩新区,这样才能吸引人口向新区转移。为此,南昌将大力实施新城建设三年强攻计划,规划启动集老城区人口导入房、安置房、商品房等为一体的“大社区”建设。

  “如果老城区居民暂时还不想搬到新城住,我们也不要急。”王文涛说,可先将导入房(安置房)附近的配套设施先完善。如合理超前配置教育卫生资源,争取各级优质资源聚焦新城。据悉,南昌将选择在红谷滩新区交通相对便利、配套基本完善、未来发展极具潜力的地块,成片成规模地建设一批安置房小区。“新城建设的定位不仅是居住之城、生活之城,还应该是工作之城。”王文涛说

   考虑推出市郊列车

  老城区旧改后腾出的空间用来做什么?王文涛说,旧改腾出的空间可发展商贸服务等都市产业和楼宇工业、都市工业,拆违拆临地段则建成绿地,同时升级改造老城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使老城区换新颜。另外,南昌还将学习借鉴福州三坊七巷、成都宽窄巷子等建设经验,在老城区打造特色商业街,建设夜市街区。

  郭安还表示,明年重点以旧城改造为契机,力争用两年时间改造全市110个农贸市场和建设社区菜店,同时建设城区便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不是全部的农贸市场都要改,现已是大棚式的农贸市场或者即将被拆除的农贸市场不再改造。”

  一半老城区的人都住到新城区去了,意味着城市框架拉大了,交通是一个问题,那么新老城区如何实现大连通?王文涛表示,明年南昌将加快推进十横十纵快速路网、轨道交通3号线及干道支路建设,同时打通多条断头路,另外还将考虑利用铁路特色推出市郊列车,使新老城区实现大连通。

  链接 王文涛:做坚定的改革者

  “改革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会触动一些人的内心灵魂,更会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南昌市委十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快要结束时,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发表了讲话。他认为,南昌要实现全面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宏伟目标,关键靠改革,所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做一个坚定的改革者。

  王文涛说,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地支持改革,主动地改掉旧观念、旧思想,主动地革除个人私心、部门私利,决不能守着陈规不放、抱着利益不松;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地鼓励改革,决不能对改革者喝倒彩、鼓倒掌,干好了说“早该如此”,干坏了说“早知如此”。

  “现在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制定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下达了任务书,各级各地、各行各业都要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大胆实践,做到上下同心、左右同力。”王文涛最后表示,南昌要敢于碰硬,以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精神,以壮士断腕、割骨疗伤的勇气,攻克机制体制的顽瘴痼疾,破解加快发展的疑难杂症,为全面深化改革冲出一条血路、闯出一片天地。

  ■黄丽、袁思东/文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
姚增科在宜春市看望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
  本报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