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城区人口增10万人 计划外生育凭出生证落户

15.12.2014  08:31

    昌东工业区佛塔村村民万先生4岁的儿子至今仍没有上户,因为他是计划外生育。今年4月南昌市启动户籍改革后,提出“大幅放宽落户条件”,包括购房落户、“黑户”人员凭《出生医学证明》落户等。受惠于此,万先生在缴纳社会抚养费后,儿子最终上了户口。

    据悉,“户籍新政”实施以来,南昌城区新增落户人数约10万人。

    城区新增约10万人落户

    今年4月1日,南昌市启动户籍制度改革。这是继1995年、2000年、2003年之后,该市进行的第四次户籍制度改革,其中新生婴儿落户政策最为瞩目。

    “实施针对新生婴儿落户的户籍新政,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所采取的人性化措施。”南昌市公安局户政支队副支队长赵峰解释说:“只要父母有一方为南昌户籍,凭《出生医学证明》及相关手续即可办理户口落户,此举解决了多年来遗留下的新生婴儿特别是计划外生育人员落户问题。

    据了解,南昌计划外人员未登记户口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较大,部分城中村的比例高达8%—10%。新政实施首日,就有2800多名新生婴儿办理了落户手续。此后3个月,南昌市各派出所户政业务窗口都是“人满为患”。

    万先生今年8月顺利为儿子办理了落户手续。“社会抚养费早晚都要缴,但是能给孩子上户口,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万先生主动缴纳了1.2万元社会抚养费。

    “这次户籍新政落地后,南昌的入户门槛已降到全国最低。之前应予落户而未能落户的人口浮出水面,人口统计将更加真实,有利于南昌市各项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南昌市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户籍新政”实施以来,南昌城区新增落户人数约10万人。

    “从法律的执行方面来看,违反计划生育的是孩子父母,而不让小孩落户口,这个板子却打在小孩身上。”人口学专家易富贤表示,南昌市现在只需提供真实合法的《出生医学证明》及相关手续就可落户,这一举措是一个进步。

    不过此次户籍改革,也让南昌市计生部门担忧,今后社会抚养费的征收难度或将大大提高,需要创新工作方法并更多依靠法律途径征收。

    “一元化”政策配套仍在进行

    “从加快城乡一体化角度来看,南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造成了很多不公平不公正,户籍背后所包含的福利在地域与城乡间悬殊极大,在就业和子女入学方面矛盾尤为突出。”南昌市相关负责人称,从4月1日起,南昌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而南昌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此不谋而合。

    南昌市推进户籍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南昌首先将解决“城中村”农业人口的户籍问题。第二步,南昌将把农民工和有一定居住年限的流动人口纳入人口信息登记范围,使之成为南昌城市人口一部分。

    据了解,南昌“城中村”人口现有11万余人,这些“城中村”农业人口将全部转为非农人口。另一方面,南昌市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规模逐年增大,初步统计,南昌市流动人口已超过80万人。“南昌户籍改革将坚持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方向。”南昌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户口在改登为城镇户口之后,可以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比如社保、医保、受教育、就业等方面。户口改登后,看到自己从农业户口变成了居民户口,东湖区扬子洲镇低保户刘婆婆非常高兴,她转成了城镇低保,每个月多增了200元。

    东湖区现有户籍人口约45.8万人、13.5万户,其中农村户口为8083人、3016户,分别占全区总人口的1.8%、总户数的2.2%。在被南昌市确定为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区后,从5月29日南昌召开户籍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到目前,累计完成约12.5万户“一元化”户口登记换证工作,占比92%;其中,农村户口在7月8日前全部更换新证。

    “现在改登户口的居民社保、医保等,与现有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还在制定当中,南昌市‘一元化’户籍改革要等到2018年才能彻底完成。”南昌市相关负责人说,尽管目前看来,相关配套政策做到无缝对接仍需假以时日,但是紧锣密鼓地实施户籍改革,已让不少农民“带着福利进城”:农民转户后在承包期内继续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农房的使用权和受益权。(记者 余红举 实习生 袁帅杰)(原标题:南昌城区户籍人口增加10万人 计划外生育凭出生医学证明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