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洁琼曾在南昌声援抗战 齐唱<义勇军进行曲>

19.06.2015  11:28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南昌人民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各种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成立,其中包括江西省抗敌后援会、江西省乡村抗战巡回宣传工作团、江西省青年抗日救国服务团等。学校师生代表走上街头,为抗战义演募捐。三千多人在湖滨公园齐唱《义勇军进行曲》,五大剧团联排抗日话剧《最后的胜利》,官员夫人也为抗战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并发起“一人一分钱”募捐活动。南昌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支援抗战前线,鼓舞了军民士气,带动了更多人加入抗日行列,对抗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成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昌各方爱国人士汇合起来,成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南昌市抢救抗战史料课题组负责人、南昌市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员会主任张恒立告诉记者,1937年7月13日,江西省抗敌后援会成立,它是江西最早的抗日救亡团体。1938年,许德珩任该团主任委员,下设农民工作团、宣慰工作团等分支机构,为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贡献。江西省乡村抗战巡回宣传工作团成立于1937年9月,是以北平、天津、上海等地流亡学生,以及南昌部分爱国青年、戏剧工作者共同发起组建的抗日救亡进步团体。该团深入农村乡镇,画漫画、贴墙报、教唱歌曲、演出戏剧,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抗日。江西省青年抗日救国服务团成立于1938年1月,是江西最大的官办青年抗日救亡团体,团员有1200多人,分10个大队,奔赴全省各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江西妇声社成立于1938年,是江西最早的妇女抗日救亡团体,该社还创办了江西第一个宣传抗日救亡的进步妇女刊物《妇声》。

    此外,活跃在江西的抗日救亡团体还有南昌生活书店(该书店是江西文化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据点)、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其中包括民运组、戏剧组等)、南昌文化界救国会、江西青年战时工作团、赣江木船工人救国会等。

     学生拖着伤腿保护捐款箱

    1937年7月13日,南昌各界群众团体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反对日本侵略和开展抗日宣传问题。会后通电前方将士,进行热情慰问,表示誓为后盾。与此同时,南昌许多学校的师生代表走上街头宣传抗日。1937年8月15日那一天,南昌一所学校的学生在德胜门外进行义演,青年们演唱爱国歌曲,发表演讲,以满腔热情号召群众参与抗日。也就在同一天,日军飞机对南昌进行轰炸。“警报拉响后,学生们纷纷躲避,两名男同学为了保护募捐箱没有及时离开,结果一个被当场炸死,一个被炸伤。那个被炸伤的男同学,拖着伤腿还不忘保护募捐箱,场面十分感人。”张恒立对记者说。

    日军飞机轰炸南昌城区后,人民群众无比愤怒,立即走上街头游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1937年9月下旬,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到南昌后,南浔铁路工人为慰劳前方将士,募集了一批棉衣、棉被及其他备冬用品,广大市民也纷纷捐献寒衣送往前线。仅1937年9月至11月,全市共捐棉衣、棉被等2169件,布鞋、麻鞋、胶皮鞋等1857双。

    随着抗日救亡进步团体的蓬勃兴起,南昌抗日救亡运动越发声势浩大、如火如荼。张恒立告诉记者,1938年2月26日,在江西省青年抗日救国服务团第一大队的倡议下,由省音乐教育委员会、省民众教育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等联合发起组织的南昌抗战歌咏协会,在南昌湖滨公园举行成立大会。会上,音乐家何士德指挥到会的3000多人齐唱《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雄壮的歌声,引起广大市民的强烈共鸣,会场周围的5000多名群众也随着歌声唱起来,蔚为壮观。成立大会结束后,与会人员还到中山路游行,大家手挽手迈着坚定的步伐前进。“何士德站在一辆卡车上,挥动着一根特长的指挥棒,指挥着游行队伍齐唱抗日歌曲。路过的市民也被吸引,纷纷加入游行队伍。连路上的警察也受到感动,有的跟着群众唱起来,全然顾不上维持交通秩序。”张恒立说。

    3月17日,江西省青年抗日救国服务团第一大队又在中山公园举行歌咏大会,会后组织包括工人、学生、居民等在内的5000人歌咏大游行。游行队伍沿途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等20多首抗日歌曲,歌声响彻全城。许多站在马路两旁的群众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加入游行队伍行列,跟着唱起来。

     五大剧团联排《最后的胜利

    1938年,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为了庆祝这场胜利,省音教会抗敌剧团、赣保政训处宣传大队、省抗敌后援会宣传大队、省乡村抗战巡回剧团、青年服务团宣传大队,联合排演田汉赶写的大型话剧《最后的胜利》。这是抗战开始后,南昌剧人的一次空前大联合大团结。

    排练时首先成立了导演团,公举邵惟为执行导演,导演成员中还有程懋筠等。省音教会的徐廷敏和青年服务团的刘曼华分别担任男女主角。该剧排练时间短,仅五天就正式上演,剧中男主角主唱的一首民歌《要打鬼子可就顾不了她》,是该剧的主题曲,由音乐家何士德作曲兼指挥。为了宣传抗战,鼓舞军民士气,南昌剧人不分彼此,全情投入。他们中有的自带干粮参加排练,有的饿着肚子演出,都没有任何怨言。这出话剧在湖滨公园露天音乐堂演出,把南昌民众的抗日情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官员夫人捐出金银首饰

    张恒立告诉记者,妇女界在劝募、慰劳活动中,也发生了不少感人的事情。官员夫人不仅带头捐款,捐出自己佩戴的金银首饰,还上街劝募,发起“一人一分钱”运动和征集书刊衣物。“一些妇女界活跃人士,每周都参加一天义务劳动,缝制棉衣、鞋袜等,还亲自组队奔赴前线、医院、难民所,散发慰劳品。伤病员们非常感动,都表示伤愈出院后要重上前线杀敌。”张恒立说。

    1938年3月,南昌各界妇女为纪念三八妇女节,唤起广大民众参与抗战,早早地就开展了宣传活动。3月8日这一天,虽然风雨中夹着冰雹,参加纪念集会的女性仍有七八百人。会上,雷洁琼等人作了演讲。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一位女青年演讲时抑制不住对日寇的愤恨,失声痛哭,到会者深受感动。会后,各界妇女冒雨举行游行,大家手持小旗,沿途高呼口号,高唱抗日歌曲。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儿童队也跟着游行队伍行进,高唱《保卫大江西》。

    与此同时,南浔铁路工人组织了一支列车宣传队,在沿线各地巡回演出。南昌铅印工人组成工人抗战夜呼队,在城内各街道呼喊抗日口号。江西妇声社组织大批女工,为前线抗日将士日夜赶制军衣、军鞋,并成立伤员接待站,精心护理受伤的抗日将士。

     南昌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

    抗战爆发后,南昌郊县的抗日救亡运动也轰轰烈烈开展起来。1937年7月16日,南昌县成立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组织人员到各乡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8月,新建县籍的北平流亡进步学生程一惠、熊德基等回到家乡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不久,程一惠在新建县大塘坪成立青年读书会,鼓励更多家乡子弟参与抗战。近郊罗家和南昌县莲塘等地30多名进步青年,深入近郊和南昌县农村开办文化学校,组织抗日培训班。南昌郊县的罗家、莲塘、万舍、岗上、邓家埠等地农民举行纪念会,高唱抗日歌曲,张贴抗日标语。上海职业青年战地服务团一行16人,来到安义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省抗敌后援会成立南昌农民工作团,到南昌县邓家埠及莲塘附近的农村开办农民夜校,进行家庭访问,宣传抗日救国道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昌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南昌人民节衣缩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踊跃捐款捐物,购买爱国公债,支援抗战前线。“各种抗日救亡运动有效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战斗,鼓舞更多人加入抗日的行列,对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张恒立说。(首席记者 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