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自称“南大”,南京大学急了

04.07.2015  20:29

   南昌大学章程》明确简称“南大

  南昌大学在发布的章程中简称“南大”,引发了诸多争议。

  今年6月30日,南昌大学通过官网正式发布了《南昌大学章程》。

  根据南昌大学官网透露,该章程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1号)和《江西省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办法(试行)》(赣教法字[2012]10号)精神,经江西省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第2次会议评议,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教育厅核准发布。

  不过,记者查询发现,这份《南昌大学章程》目前尚未出现在教育部官网“最新文件”一栏的核准章程之中。

  记者查询发现,该章程总则部分所列的第一条即为:“学校名称为南昌大学,英译为NANCHA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学校的互联网域名为:ncu.edu.cn。

   南京大学拥有对“南大”简称的独享

  就是这个简称“南大”,在该章程发布后的几天里引发了诸多的争议,涉及多家国内高校。

  其中,南京大学校友的反对意见较为强烈。早在2014年,经教育部核准的《南京大学章程》(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37号)在第一章总则的第二条中写明“学校名称为南京大学,简称南大;英文校名为NANJING UNIVERSITY,英文校名缩写为NJU。

  南京大学拥有对“南大”简称的独享,除了教育部的首先认可外,早在2002年,南京大学已经正式取得“南大”的注册商标,拥有“南大”的合法的简称。据报道,南京大学早在2002年就委托华夏商标事务所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校名商标,包括改名之前的“中大”,并入的“金大”(金陵大学),以及它们的英文。

  在历史上,使用“南大”这一简称的高校有多家,最早简称“南大”的高校并非南京大学,岭南大学、南开大学早在民国时期就曾简称为“南大”。但是,自1949年以来,特别是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南大”逐步成为全国普遍公认的南京大学的简称。原岭南大学1952年并入中山大学后,又在香港复校,在1990年代采用岭南称谓。南开大学官方也简称南开而不用“南大”(南开大学章程中简称“南开”)。南通大学则简称通大。

  不过在部分媒体上,仍然不时可以看到把其他一些高校简称为“南大”的说法,造成困扰。

   两校校友均表示“南大”简称不妥

  包括部分南京大学师生在内的网友认为,如果当地市民或媒体不时把南昌大学简称为“南大”还可以理解的话,南昌大学在官方章程中明确自身简称“南大”则似乎颇有不妥。

  有南京大学校友在微博上留言认为,“南大”的简称是南京大学师生特有的情节,也是一种鞭策。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五四青年节的讲话中,还特别将南京大学简称为“南大”,并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也有南昌大学校友在微博上表示,“南大”的简称确实会引起困扰,因为该校在历史上通常简称是“昌大”。记者查询发现,在南昌大学官网公布的校歌歌词中就有“赣水之滨西山麓,蓬勃朝气迎晨曦,巍巍昌大宏规启,弦歌既倡薪火继”。这里同样将南昌大学简称为“昌大”。

  近年来,各大学陆续公布的大学章程往往在第一章中会先来个自我介绍。不过,在大学章程“缺席”的前些年里,各校简称时常有重名现象,这也让校友们争执不休。比如,曾经有3个“华师”: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还有2个“华工”之争:华中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而“华农”之争则发生在华中农大、华南农大之间。北京工业大学和北方工业大学的校友们,则陷入谁是“北工大”的困扰中,不过还好这两家大学都没有简称“北大”。

  一个可以对照的事实是,南昌航空大学在其章程中简称“昌航”,“南航”的简称则出现在了经由教育部核准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章程》之中。

  2014年,随着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章程的公布,究竟谁家简称“南大”似乎终于明确,而此次南昌大学公布的章程则再度引爆这一争议话题。

   高校抢简称事件还真不少

  记者了解到,除“南大”容易引起大家争论外,一些高校的简称同样也容易引发争论。如提起“华师”,就有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市民首先会想到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市民会想到华东师范大学,广州市民则会想到华南师范大学。

  这样的例子还不少。比如山东大学和山西大学,简称都是“山大”。东南大学和东北大学,简称都是“东大”。西北大学和西南大学,都在争“西大”。国内以“”字开头的大学,一般都会回避“”字,比如南通大学一般简称“通大”,以前南昌大学一般简称“昌大”。

  事实上,除了南京大学,很多高校都注册了商标。比如清华、北大,就在几乎所有类别注册了商标。而“东大”这个商标,东北大学比较用心,注册了不少类别,而东南大学没啥动作。“西大”的商标,西北大学和西南大学都在不同类别抢注。有趣的是山东大学和山西大学,通过百度百科,“山大”被两所学校共用,但是经过检索,山东大学占据先机,而对于山西大学而言,“山大”被抢占,“西大”也丢了。

  超凡知识产权公司的孙律师分析,现在很多高校都有注册商标意识,品牌保护意识增强。对于“南大”的简称,虽然民间可以随便叫,但是出现在章程中,既然南京大学抢注了,南昌大学再用就涉及侵权问题。

   大学发展还是应先练好内功

  大学的发展在于练好内功,在于提升内在的实力,而不在于起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或简称。内在实力是本,名字或简称只是一个符号,只是标,大学的内功不行,就是把名字改得再大再牛,就是叫中国大学、世界大学、地球大学、太阳系大学、宇宙大学也不行,大学的内功过硬,叫多么小气、多么老土的名字也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你看,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达特茅斯学院、波士顿学院、威廉玛丽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大学都顶着“学院”的名头,却都是在美国乃至世界上响当当的大学。国外的很多著名大学,校名都有数百甚至近千年的历史,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校名的历史积淀保持了学校发展的统一性和延续性,增强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品牌底蕴,让学校的品牌更厚重、更有影响力。大学频改名不利于涵养凝聚大学精神,违背教育规律,我们的大学应该把心思都用在练内功上,少一些改名的冲动,多一些始终如一的情怀和长久打造一个品牌的韧劲。

  来源:澎湃新闻、新华报业网、西安晚报

  编辑: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