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进入充实内涵、提升发展的十年

05.11.2013  04:45

  嘉宾名片

  周创兵

  1962年生,江苏启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曾任武汉水利水电大学科研处处长,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等职务,2013年7月任南昌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研究领域为水工岩石力学,出版学术专著1部,SCI收录论文50余篇、EI收录论文130余篇;授权/受理发明专利12项,获批软件著作权登记11项;曾获多项国家级重要奖项。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同时担任多个岩石领域国际国内权威期刊的副主编、编委,兼任岩土力学与工程、山区河流开发与保护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特约主持人名片

  陈东有

  1952年生于南昌市,祖籍江西丰城。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史学博士。现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主要从事文学史、社会经济史和管理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读懂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自1993年重新挂上南昌大学校牌,又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面向未来,南昌大学要进入充实内涵、提升发展的十年。

  陈东有:今年7月,您从武汉大学来到了南昌大学,担任校长,可谓是肩负着全省人民的期望。您以前并没有在江西工作、生活过,如何理解南昌大学?

  周创兵:我来了差不多四个月,主要是多看多听多走,深入到院系、机关、后勤中去,到老师和同学们中去。

  首先要读懂南昌大学。南昌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算起,现在应该有90多年了;从1940年的国立中正大学成立开始算,也有70多年了。1993年,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合并,恢复了南昌大学建制,学校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这20年中的第一个十年,是融合发展的十年。青山湖校区虽然是一个相对狭小的办学空间,但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的艰苦奋斗,两个不同学校在校园文化、院系学科等方面得到有机融合。2003年至今的第二个十年,我的理解是它走过了建设发展的十年,建设了前湖校区。20年过去了,南昌大学的基本学科体系、人才培养构架、办学基本条件等,已经上了一个很好的台阶。除了办学历史悠久,南昌大学人文底蕴也非常深厚。

  面向未来,南昌大学需要进入充实内涵、提升发展的后十年。首先要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从规模到质量,从外延到内涵,南昌大学必须加大发展力度。尽管学校已经形成了一部分优势特色学科,但总体而言,作为综合性大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发展到她应有的高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也不够合理,发展不够好。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还是学科领军人才缺乏。如何振兴这些学科,重点在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教育教学,强化拔尖人才培养,优化学科结构。读懂南昌大学是一个大话题,我读懂了一些,但还不够,还要进一步体味她的内涵和底蕴。

  融入南昌大学

  对我来说,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如何尽快融入南昌大学。这个融入我觉得一是思想基础,二是文化认同。要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顺应师生员工的期盼。

  陈东有:一所大学就是一部书,一部需要一批又一批有真知灼见和能身体力行的教育家、教育人士来读来续的大书。周校长这四个月的调研踏踏实实,对南昌大学的优势和不足也了解得很清楚,尤其是关于综合性大学的定位,我深有体会。

  周创兵:我是一个“进口老表”,我之前工作的武汉大学的学科结构、学科体系,包括校园文化,与南昌大学既有同也有不同。对我来说,不仅要读懂南昌大学,更重要的是尽快融入南昌大学。这个融入一是思想基础,二是文化认同,没有这两方面,融入就是一句空话。我要成为一个地道的南昌大学人。在思想上有了这样一个基础,然后就是文化认同。好在武汉与南昌有很多相似之处,对我融入新的学校提供了基础条件。融入还需要切入点,那就是去倾听师生员工的心声,去理解师生员工的想法,要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顺应师生员工的期盼。这是我融入南昌大学最根本的途径。我对南昌大学文化还是很认同的。我将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来适应和融合。前几天在北京与南昌大学的校友们座谈,我深有感触地说,十分感谢学校班子成员对我的接纳,十分感谢老领导们对我的关心,十分感谢教职员工以及校友们对我的支持。在校读书的同学们都很可爱,我也感谢他们对我的接纳。

  发展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的定位,用四个字表达就是“顶天立地”。南昌大学首先要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再到一定时候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陈东有:对于南昌大学如何实现“充实内涵、提升发展”,有什么考虑吗?

  周创兵:近期要为南昌大学未来的发展定好位。大学,首先就要有个正确的办学方向,是教学型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是多科性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作为一个校长,这是我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个是她的办学历史、办学现状、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一个是外界对大学的需求,国家需求、地方需求、经济发展需求。作为江西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南昌大学的定位,用四个字表达就是“顶天立地”。这个顶天立地是一种战略。所谓顶天,就是要瞄准国际前沿,围绕国家战略,紧扣地方和区域的需求;立地就是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要扎根在这块红土地,所有的科学研究、学科发展,都要立足于这块红土地。南昌大学首先是江西的大学,其次才是中国的大学,世界的大学。这是个大命题。

  南昌大学要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并到一定时候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定位于研究型大学?我认为通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真正能称得上研究型大学的,寥寥可数。一些所谓的顶尖大学大多不是研究型大学,南昌大学更谈不上。我们学校规模大,学科多,但综合实力还不强,各种结构还有待优化:本科生占90%多,研究生只占10%左右。高层次的博士生占比更少,一年才招100多一点。目前,我们的科研经费才3亿多,远达不到学校总预算的30%,这很难支撑起一所研究型大学。另外,我觉得大学的第一任务就是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使命,特别是创新拔尖人才。最近我看到老领导吴官正同志在学校90周年校庆时给学校的题词:“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出拔尖人才、出卓越成果!”我认为这样的定位是比较准确的。

  南昌大学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定位,有几个层面的事情要做好。大学追求三个目标最重要:学生成才,是第一要务;学者成功,这是支撑学生成才的基本条件。另外一个就是学校要成名。“成名”虽然带有某种功利主义的色彩,但这是学校追求的目标。什么叫成名?学校培养出一批杰出的校友,产生出一批有影响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对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作出贡献。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追求,定位显得虚无缥缈。所以我们要把学生成才、学者成功、学校成名,也就是“三学三成”,当作基本目标。学校的人财物及综合实力要与之配套。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