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三个创新”推动棚户区改造

28.01.2014  16:32

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南昌市积极创新棚户区改造异地安置、征收补偿和资金运作模式,有力推动改造工程顺利进行,创造了“南昌速度”。据统计,2013年中心城区十字街、万寿宫等十大改造项目任务涉及约9300户;截至2013年底,已签约(或交房)8650余户,完成93.2%的征迁任务。

创新异地安置模式。为破解房屋征收难题,该市除了按政策就地就近安置外,还创新了异地安置方式,按照“用地段区位换面积”的办法进行优惠安置。位于向莆铁路以南、毗邻南昌西客站,已启动开工的紧挨赣江景观带的红谷滩大型综合安置社区,住宅规划建设面积有170万平方米。该项目不仅交通便利,还配备了4所学校,规划了省妇幼保健院等4所医院,确保被安置群众今后能享受一流的公共服务。

创新征收补偿模式。为鼓励被征收群众搬迁,该市积极创新征收补偿模式:规定本市常住人口被征收人住宅房屋建筑面积小于36平方米且在本城区无其他住房的,按36平方米房屋进行安置补偿;选择货币补偿的,被征收人在补偿签约期限内签约交房的,另按征收房屋市场评估价的20%给予补助;对提前并完成搬迁交房的,按时间分段给予奖励,最高奖励为被征收房屋市场评估价的20%。被征收人提前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并搬迁,最高还可以拿1.2万元提前签约奖。

创新资金运作模式。为强化棚户区改造资金保障,该市创新出了“1+6+X”棚户区改造资金运作模式:“1”即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筹措资金负责政府主导的旧改项目,由政府贷款出资完成拆迁后,不设置与竞买人有关的任何条件,净地挂牌出让,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部入市土地储备中心专户,为后续棚改准备启动资金;“6”即由市政控股集团、市城投公司、昌工控股公司、轨道公司、旅游集团、市水投公司6家市属国有平台筹措资金负责棚改项目;“X”是指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目前已经与万科、绿地两家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土地储备中心、六大平台、社会资本各方共融资约250亿元,实现了棚改“不差钱”,确保了改造顺利进行。

据悉,南昌市计划2013年至2017年完成2000万平方米旧城改造任务,届时南昌的城市面貌将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