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关停20余家污染严重企业

17.09.2014  09:59

  本报讯江南都市报记者陈文秀、实习生陈羽报道:南昌市政府常务会日前听取了《关于南昌市污染减排工作情况的汇报》。今年1~7月,南昌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70天,达标率为80.2%,连续在中部省会城市排名第一。

  9月16日,记者获悉,从今年6月份开始,南昌市已关停20余家群众反映强烈、污染严重的企业,污染减排取得一定成效,不过仍然存在部分减排工程项目滞后时间要求、上半年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不减反增等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南昌市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1~7月,南昌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70天,达标率为80.2%,比去年同期上升22.2个百分点。从排名看,南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74个城市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前移了24位,列全国第22名,其中2月份和3月份分别排名第六和第八,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前移了35位和49位,首次跻身全国前10名行列,并连续7个月在中部省会城市排名第一。

  南昌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历史欠账太多,仍然存在“区域限批”和“一票否决”的风险。“部分减排工程项目滞后时间要求,存在减排量难以完成风险。如湾里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总长度4500米,现仅完成600米,预计10月底污水处理厂通水运行难度较大。”据介绍,朝阳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截至目前,仍无实质性进展。白水湖污水处理厂服务区配套管网、泵站仍未完成,导致白水湖污水处理厂污水量不足设计负荷的20%。

  记者从环保部门获悉,从今年6月份开始,南昌市已开展污染减排专项行动,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县区政府、开发区(新区)管委会要求关停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到目前为止已关停20余家。上述相关负责人建议,下一步,除加大在建减排工程项目建设力度和已建成项目的管理力度,还要严格机动车准入标准,加大限行区域执法检查频次,倒逼高排放机动车的淘汰;强化超标排污环境监管等。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