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农贸市场变身“高大上” 改造经费财政出“大头”

19.11.2014  13:17

  告别污水横流,没有出台经营,活禽宰杀被“请”进敞亮的玻璃房,市民可以给摊贩评价打分……如今,南昌城区已完成第二轮达标升级改造市场37家,改造后的集贸市场较之前更舒适、便捷,功能更完善,可以说是变身“高大上”。

  从2014年5月起,南昌市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对全市城区农贸市场启动为期两年的第二轮标准化升级改造,拟投入1.5亿元资金对城区76家农贸市场进行硬件设施改造和软件管理提升。

  谈到农贸市场的变化时,南昌市商贸委副主任黄信红自豪地说:“原来南昌市跑到南宁等地学习别人升级改造经验,现在南宁等地来南昌‘取经’。”

  传统农贸市场变身“智能化”

  位于桃苑小区附近的桃苑集贸综合市场,从里到外焕然一新:入口两侧安装的电子LED屏格外显眼。其中一块LED屏上实时显示着当天食品安全检测信息,包括摊位、摊主姓名、商品名称、产地、数量和检测结果。同时,LED屏进行了联网,可以查看商贸信息以及市场内促销活动。

  “现在农贸市场环境更好!摊主信息都是公开的,也不怕短斤少两的事发生了。”久居此地的“大妈们”发现了变化,看上去“洋气”了:农贸市场装修过几次,这一次改造算是彻底变了样。

  “消费者可通过这块电子屏对摊主打分,或者对违规销售行为进行举报。”南昌市场管理服务中心经营管理科科长汪细武指着入口处的另一块电子屏告诉记者,市场每个月开展一次星级摊位评比。每天有专门工作人员对投诉举报进行处理,被投诉摊主会被降星,3次降星将被清除出市场。

  “新菜场好,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光线也好,供应蔬菜、水果、肉品,逛起来就像超市。”南昌市城区最大的墩子塘集贸市场改造后,引进超市化管理模式,设置全省首家多媒体信息平台,实行统一经营户证照上墙,实现了由传统农贸市场向规范化、现代化、超市化市场的转变。

  原市场内设施较为落后,损坏较多,这次改造投入了1000多万元。“别小看这个细节,摆放时菜就不会滑落,保证了走廊的清洁,也不会出现出台经营。”墩子塘集贸市场负责人束家高指着每个摊位前安装的10厘米高的玻璃说。

  保洁外包 市场管理更规范

  农贸市场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还有很强的公益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首要难题是资金。这些费用会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经营一家活禽宰杀店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改造资金都是财政拨款,没有影响到摊位费,“经营户不用负担一分钱,对这种改造我们是非常支持的。”

  “南昌市目前财政投入近亿元。”黄信红说:“今年南昌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建成区农贸市场进行达标升级改造,农贸市场改造由市财政、区财政、业主单位出资,原来的出资比例是3:3:4,现在是5:4:1,也就是说业主单位只要承担一小部分。”

  “如果说从2008年开始,第一轮改造实现了农贸市场环境的初步改善,那么,通过第二轮改造,南昌市农贸市场发生了质的飞跃。”南昌市商贸委负责人说:“这次将鼓励属地政府或国有资本收购建设管理农贸市场,在积极破解当前经营管理难题的同时,填补部分区域无标准化市场的空白。”

  投入资金进行硬件改造,软件服务如何跟上?此前,南昌市农贸市场“脏乱差”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去年8月,南昌市以自愿选择为前提,将其环境卫生保洁等实行委托服务外包,并按照市、区、业主3:3:4的比例共同分摊环境卫生管理费用,保洁公司按照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标准要求进行服务管理。“虽然硬件改造自己贴补了钱,但之前保洁费用完全是由我们自身承担,现在服务外包每年至少省下4万元,我们也不再向经营户收钱。”桃苑集贸市场负责人笑称:“自己是个生意人,这点账还是算的来。”

  南昌市商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签订环境卫生委托协议的农贸市场已进驻342名保洁员、100名车辆管理员,市场整洁有序,管理规范了。”

  江西日报记者 余红举 实习生 袁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