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小区内“住改商”现象普遍 市民喜忧参半

20.03.2015  12:36

  近年来,南昌市各住宅小区内,一些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纷纷“住进”居民楼。对此,一部分居民感觉“住改商”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也有不少业主则表示“住改商”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给其带来了烦恼。19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了解。

  “住改商”现象普遍

  随着城市居住环境的不断提高,以及越来越密集的人口数量对附加性的商业需求越来越高,“住改商”现象已呈蔓延之势。记者走访南昌中心城区发现,“住改商”几乎无处不在,每栋临街的住宅楼,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住改商”的现象。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孺子路与系马桩街交界处的某开放式小区,一栋七层的楼房,在沿街的二层窗户上,贴着某私人服装店的广告。走上二楼,记者发现二楼的两套房屋,一套开了私人服装店,另一套单元房则被某餐饮店租做厨房之用。

  “二楼做厨房已经有些时候了,不仅噪音大,油烟也大,弄得整个环境乌烟瘴气。我们协调了几次,但是收效甚微。”家住楼上的刘先生无奈地说。

  稍后,记者沿着孺子路往抚河中路行走,在惠民门等社区内发现,不少居民楼都存在“住改商”情况,有旅行社、餐饮店、超市、盲人按摩店等,不过这些商户的经营规模都不是很大。在惠民门社区内,记者看到靠近道路的一楼住房几乎都改成了商铺。

  “住改商”隐患让人担忧

  采访中,一些居民对小区内存在的“住改商”现象表示担忧。在他们看来,小区是居民居住生活的场所,一些经营性机构进驻以后,有可能会使得小区内的人员构成复杂化,会对小区治安产生影响。同时,小区内这些经营机构的存在,难免会影响居民日常休息,如人来人往的嘈杂、噪音等。

  “小区内有超市、便利店,对我们来说挺方便的,这样我们不用出小区基本就能满足生活所需,不过这些经营场所也同样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外来的人多了不仅会占用我们的停车位,同时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家住西湖区瓦子角社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这些小区内的经营场所在给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

  “住改商”需有利害关系业主同意

  针对“住改商”存在的现状,记者咨询了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住房改为商用?该工作人员表示,“住改商”之所以如此普遍,一个原因就是住宅便宜、方便,地价、水价、电价等费用都比商业用途的经营场所低,又临近居民区,“住改商”十分适合那些做街坊生意或初入商海的小本经营者,门槛很低。

  根据有关规定,商户在注册审批营业执照时,应当注明公司所在地点。如果涉及“住改商”的情况,申请人应当要出示所在居委会和广大业主出具的有利害关系同意书,经工商部门批准后才能经营。即如果业主一开始就行使自己的权力,拒绝在同意书上签字,就能防止商家入驻,从源头上遏制扰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