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打通肉菜追溯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

09.12.2014  17:59
      从2011年6月开始,南昌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肉菜追溯体系建设工程10个试点城市之一。经过3年的建设,南昌市肉菜追溯体系已初步建设,百姓餐桌食品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   在推进大型超市、屠宰场、集贸市场建设肉菜追溯体系的同时,南昌市将加快推进相关批发市场的肉菜追溯体系建设。从目前情况来看,批发环节能否实现电子结算是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8日,记者从江西省商务厅获悉,该厅将引导南昌市重点推进南昌市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建成电子结算系统,打通肉菜追溯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保障食品安全的终端   从2010年开始,商务部、财政部分四批在全国50个大城市开展试点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2011年南昌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肉菜追溯体系建设工程10个试点城市之一。截至目前,该市已对50多家大型超市、屠宰场、集贸市场配备肉菜追溯电子秤,在全市近50家标准化菜市场启用电子溯源秤。   肉菜流通追溯系统以肉类、蔬菜为重点,采取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手段,实现肉类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该系统覆盖肉菜产地、生猪定点屠宰场、蔬菜批发市场、菜市场、超市、采购单位等各个环节,从源头的生产过程、中间的检验检疫到流通环节,都能在系统中查询。   建立肉菜追溯体系后,消费者在超市买一块肉,把选好的肉放在电子追溯秤上,按下几个按键后,“咔咔咔”,它就会“”出一张小票,上面除了有这块猪肉的基本信息以及摊位号之外,还有一串追溯码和一个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投诉电话。有了这个追溯码,消费者可以在市场专设的触摸屏上查询到这块猪肉的产地、生产情况、用药情况、流通环节情况和检验检疫等信息,保障食品安全的终端,“保卫”了百姓餐桌安全。 电子结算是关键环节   肉菜流通追溯系统电子追溯秤可不是一台简单是电子秤,它其实是一台集计量称重、打印凭证、无线通讯、电子结算、数据存储为一体的终端设备,通过与物联网技术的“嫁接”,它已经成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不过,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前期试点情况看,批发环节能否实行电子结算是制约追溯体系建设运行的关键。 市场管理方行动迟缓   2013年4月,商务部公布全国首批24家电子结算重点联系市场名单,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其中之一。“在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会同南昌市商务局,多次找到市场(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管理方,提出在已经向市场内商户发放了电子溯源秤的基础上,建议加快市场内的电子结算系统建设,打通最后环节,以配合全市肉菜追溯体系建设需要。但非常遗憾,市场管理方迟迟未见行动。”江西省商务厅市场秩序处处长王健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可能一是市场管理方对电子结算和追溯体系认识不到位,动力不足,其次担忧推进这一体系建设会造成部分商户流失等。   王健表示,江西省商务厅正在指导南昌市商务局研究采取两种方式,推进肉菜追溯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的贯通。一是建议市场建设“圈存圈提”模式的电子结算系统,合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就使用的是这一模式,目前该市场成功经验被全国推广。这种模式对市场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市场进行封闭式运作,不允许市场有现金流通,全部使用一张卡进行交易,这种模式可为市场沉淀大量的资金。   如果市场管理暂时不愿意建设电子交易系统,则采用第二种模式,即银行业模式,即由政府给市场的每一个商户提供一台电子追溯秤,将银行卡与流通卡合二为一,市场交易双方只要凭借这样一张卡就可以完成交易,同时肉菜的来源等详细信息及数据上传,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电子结算系统的建成,有利于市场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可追溯性,对市场管理方、商家及消费者的安全都可以得到保障,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有效掌握市场交易信息的真实性数据,对调控物价和市场保供应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王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