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久久“见”功
早有南鸟不思蜀 又见北花艳豫章
4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如期在古都举行。而就在此前一天,以6万株洛阳牡丹为主角的第七届天香园国际都市候鸟节暨首届牡丹节在南昌开幕。这些在北方城市生长了数百上千年、成功在江南水乡“开花”的名贵物种,正和留在天香园不走的候鸟一样,成为南昌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硕果”。
天香著国色 鸟语弄花香
江南4月,芳菲满天。走进天香园,除了由本地常见的杜鹃花、盆景等红花绿叶构成的养眼春色外,今年天香园还增添了一道新景致:园内回廊上、花房里,数万株远道而来的国花牡丹,争奇斗艳、姹紫嫣红、娇艳欲滴。自第七届天香园国际都市候鸟节暨首届牡丹节开幕以来,天香园每天接待的游客数以千计。78岁的退休市民李先生说:“以前在南昌看花,春天看杜鹃,夏天看荷花,秋天看菊花。现在北方的牡丹来到南昌,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有‘花王’之称的牡丹,真让人开心。”
记者了解到,首届牡丹节花卉展共展出九大系列、八个色系的牡丹花,有100多个品种,共6万多株,其中不乏绿牡丹、黑牡丹等名贵品种。天香园负责人余高安告诉记者,各个品种的牡丹花期长短不一,短的4天,长的12天,在花展的1个月时间里,6万株牡丹花“你方唱罢我登场”,竞相绽放,每个星期的景色都不一样。
除了“新”“奇”的牡丹,园内的鹭鸟是天香园引人注目的另一个看点。走进天香园的候鸟园,抬头可见樟树的枝桠上鸟巢层层叠叠,树林间白色的鹭鸟密密麻麻。据介绍,随着岁月的增长,近年来在天香园定居栖息的鹭鸟越来越多,目前候鸟种类有32个,总数30多万羽,园内树枝上的鸟巢有6万多个,最多的一棵树上有260个鸟巢,蔚为壮观。余高安说:“牡丹引种落户后,天香园才真正实现了‘天香’与‘国色’合体,形成了‘鸟语’‘花香’的景致。”
孜孜护生态 久久终见功
牡丹雍容华贵,是古代皇家御花园中的珍品,十分娇贵,而且一直生长在北方。同时,天香园内30万只鹭鸟原来也不是南昌本地的鸟类,而是按规律每年4月飞来南昌、10月飞回南方的候鸟。南来的候鸟成留鸟、北方的牡丹安下家,在南昌物种越来越丰富的背后,是我市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
天香园的前身是建于1976年的西湖园艺场,这里以盆景众多、林木茂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来此越冬度夏。为了给这些远道而来的“长寿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我市数十年如一日,死守这块市中心的“处女地”。每年,我市新栽补植高大乔木无数,用于替换被鸟粪腐蚀枯死的老树,以便鹭鸟筑巢栖息;夏天蚊子再多,天香园也从不打药,以免毒死的蚊子被鸟误食;为了给牛背鹭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我市在天香园里放养了十几头黄牛;每次大风把树上的幼鸟吹下来,管理人员都会捡回来进行人工饲养,待其“羽翼丰满”再放飞;为方便鹭鸟往返鄱阳湖觅食,我市在由天香园通往艾溪湖、赣江、鄱阳湖的东北方向划出了一条禁止兴建高楼、工厂、住宅小区的“红线”,特地辟出了一条供鹭鸟滑翔降落、起飞爬升的“天路”;40多年来,地处市中心的天香园面积不减反增,从最初的112亩扩大到了如今的1150亩……
天香园的候鸟“来而不返”变留鸟,缘于南昌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不懈努力。今年落户天香园的牡丹,同样也不是将牡丹从洛阳搬来这么简单。为克服牡丹花南迁水土不服的难题,天香园不惜花费巨资,将数十吨南昌土壤运到河南洛阳去培育栽种牡丹花,历时三年,终告成功。目前展出的6万株牡丹,就全部是用南昌土壤在洛阳培育成功的北方“移民”。
秀美此关山 明朝更好看
天香园负责人余高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天香园的美景在一年年增多,但这绝不是光有天香园围墙内这个面积1150亩“小天地”的好生态就能做到的。天香园鸟语花香“有灵气”,得益于南昌这么多年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付出。正如余高安所言,我市严守生态“红线”、坚守环保底线,近年来仅在天香园所在的青山湖区,就关停了濡溪村氨厂生活二区小塑料加工、江西文龙实业等一批小企业,并对南昌统一、川奇药业等耗能大户实施锅炉煤改气;“十二五”时期在青山湖区造林411.7万平方米,建设了1.8公里长的艾溪湖绿道,并实施幸福渠流域环境综合整治……
下一步,天香园将开展本地产牡丹的培育工作,今后南昌及周边地区的市民不用出省,就可以欣赏到在南昌本土培育出来的南方牡丹。而在天香园的围墙外,幸福渠主题公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这个地处天香园和艾溪湖湿地公园绿色生态通道腹地的项目,坚持候鸟保护为先的理念,致力于打造成为贯通天香园和艾溪湖湿地公园的“写意花鸟画卷、绿色幸福家园”生态长廊……
记者 吴思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