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民俗博物馆将搬至万寿宫街区

11.03.2015  01:29

▲春节期间,大批市民驻足节庆习俗展,走近南昌节庆民俗文化。

  如今前往贺龙指挥部旧址参观的市民不难发现,原本为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展示区的二楼、三楼,已改头换面,布置成“刘伯承”、“女红军”等红色文化展览区,门口“南昌市民俗博物馆”的匾额也已拆下。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将何去何从呢?昨日,记者从南昌市民俗博物馆获悉,“蜗居”贺龙指挥部旧址27年的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预计明年10月搬至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搬迁后的民俗博物馆不仅将囊括更多的展览材料,还将开辟新的功能文化区。

   尴尬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蜗居”贺龙指挥部27年

  老南昌的街巷长什么样?大家逢年过节有什么风俗习惯?我们的祖辈又是如何嫁姑娘的?这些问题,在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都能找到答案。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原名豫章民俗博物苑,设在贺龙指挥部旧址内,二三楼陈列着南昌市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展品,从老南昌的“九佬十八匠”,到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婚丧嫁娶习俗,从老南昌人打冻米、卖糖画,到绣品工艺、门神印版,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充满了老南昌的记忆和味道,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南昌民俗文化的窗口。

  而贺龙指挥部旧址所在地曾是基督教南昌中华圣公会的宏道堂及其主办的宏道中学校址。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进驻南昌时,其指挥部就设在宏道堂。贺龙指挥部旧址作为八一南昌起义旧址群之一,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是,就是这样两种听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何“同居”长达27年之久?对此,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告诉记者:“南昌市民俗博物馆从1988年成立至今,我是第三任馆长,民俗博物馆一直有馆无址,同时又管理贺龙指挥部旧址,只能长期栖身在贺龙指挥部旧址,实属无奈之举。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可以说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对于27年来“有馆无舍”的尴尬,梅联华无奈地笑称,“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内基本陈列有《南昌古城风貌》、《南昌风土人情》、《南昌婚俗》、《南昌人生礼仪》、《南昌生育文化习俗展》和《南昌农业习俗展》等。经过多年丰富和完善,积累民俗实物千余件,并引入声光电技术和电子翻书系统等设备,近年来接待南昌本地市民及外来观光游客十余万人次,但展览用地却只有一层半楼,甚至连旧址二楼的回廊都被用来展示农耕文化。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