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社区阅览室叫好不叫座 书不少却无人问津

06.05.2015  10:38

    5月5日,南昌市塔子桥社区专干徐赣梅拿起挂在洗手池边的抹布,来到位于居委会办事大厅一侧的阅览室,擦拭着书架上的灰尘。同样的场景在省城其他社区也经常上演,这些本是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而建起的社区阅览室,却因种种原因成了“摆设”。为何这些社区阅览室叫好不叫座?

    社区阅览室经常空无一人

    社区阅览室遭遇尴尬 书虽不少却无人问津

    “在整个街道,我们社区阅览室的藏书算是比较多的,但专程来看书的居民的确不多。”塔子桥社区阅览室面积约40平方米,宽敞明亮,桌椅板凳一应俱全,在阅览室右侧摆放着5个书架,每层均摆满了图书,其中涉及文学、科普、历史、养生的书籍占了70%以上。据徐赣梅介绍,阅览室共藏书2000余册,所有书籍均来自南昌市图书馆和青云谱区文广局捐赠。其实,社区早在2010年就挂牌成立阅览室,但却得不到居民的青睐,前来看书的居民少之又少,偌大的空间基本上处于空置的状态。

    “社区阅览室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时间都对外免费开放,居民可以自由进入,并安排社区干部专职负责,但由于这个时候年轻人都在上班,只留下行动不便,在家静养的老人。”徐赣梅说,除了下午放学后,会有零星老人来阅览室翻翻书籍外,从来没有人能在里面坐上几个小时。

    这样的情况在南昌市新华社区也存在。在该社区一间办公室侧边的墙上,图书阅览室、劳动保障室、矛盾纠纷调解室、人民调解室……一大堆指示牌显得十分显眼,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汪旦花说,这就是社区的多功能室,因看书的人稀少,所以这间办公室经常作为社区调解矛盾的主要场所。

    随后,记者在汪旦花的指引下进入阅览室,里面共有4个书架且全部上了锁,从表面的灰尘来看,似乎很久没有使用。汪旦花还说,书架上的书籍共500余册,品种不多,均由东湖区老干局和东湖区图书馆提供,出于办公经费和办公场地的限制,近几年阅览室和书籍都没有扩充,这对想看书的居民也有一定影响,“自社区挂牌成立阅览室后,前来阅读书籍的居民很少,但为了更好管理,才把书架锁住。

    与阅览室知晓率低居民看书时间少有关

    设立社区阅览室本来是为了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为啥得不到居民的青睐?在采访中,记者得知,社区阅览室知晓率低且居民忙于他事,没时间看书是主要原因。

    市民王先生入住玉河明珠小区已有8年时间,直到去年来到社区办事时,才得知社区有免费阅览室,之前一无所知,但之后他也没有去过,因为每天忙碌的工作已令他疲惫不堪,再加上家中还有一个1岁的女儿需要照顾,每天在单位忙工作,回到家里还要带孩子,根本没有其他时间到社区看书。“我是一个爱书之人,但平常事情太多,要看书就到网上购买或看电子书。”王先生说。

    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陈先生谈到社区阅览室时表示,他父亲曾经去过几次,但因腿脚不便,要去医院看病等原因,去社区阅览室看书的频率逐渐减少。“其实,小区老人都知道社区有阅览室,但他们更倾向于户外活动。”陈先生说,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担子很重,如果不是办证件,很少去社区。

    专家建议社区应提供符合居民胃口的书籍

    据了解,目前省城多个社区设立了阅览室,特别是一些四星、五星级社区,藏书多且更新快,但阅览室使用率低,不少书籍闲置在书架上。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邓虹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除了社区阅览室知晓率低之外,还要关注社区书籍是否符合居民的胃口。“现在处于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书籍更新量大,市民所需的‘精神食粮’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再加上网络数字阅读的冲击和社区阅览室书籍数量的确有限,因此社区阅览室无人问津的状况就难以避免。”邓虹指出,当今社会年轻人节奏普遍较快、压力大且时间紧凑,对物质的要求普遍较高,因此他们更愿意选择咖啡厅、茶馆等温馨舒适的场合看书。

    邓虹建议,社区应该加大读书活动的宣传力度,努力建设书香社区,并定期向居民推荐可读性强、年度及名家的好书,让大家爱读书,读好书,培养高雅的情趣。此外,还要尽量改善阅览室条件设施,让居民尽可能地在温馨、休闲、舒适的环境中阅读。

    文/图 记者罗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