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经开区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立足发展和民生“同步走”

31.03.2014  11:45

  积极探索“管家式服务”模式

  从田间地头到车间厂房,从农家到企业,向基层“问计”,请群众“把脉”……在“服务”成为南昌经开区转型发展关键词的大背景下,该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立足发展和民生两大主体,突出服务企业、服务党建、服务基层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的“管家式服务”模式,已成为现代园区发展的典型案例,开始向其他园区转化、输出。

  企业管家:

  变“被动过关”为“享受服务

  “传统服务企业是盲目的、被动的,企业有需求就去帮助解决,而现在我们是为企业提供政、产、学、用、金全方位的服务,就像是企业的‘大管家’,只要有需求,我们都可以主动地去帮忙打理。”南昌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进驻企业对政策不清楚,他们有专业人员为企业分析讲解、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企业有产学研的需求,他们可以帮忙联系高校、科研院所……从被动服务企业到主动服务企业,再到享受地服务企业,这是经开区构建“管家式服务”的初衷,也是该区服务企业品质升华的一大标志。

  今年2月份,在全国各地企业面临用工荒、招工难的局面时,作为以制造业为主的南昌经开区内的部分企业却已经吹响了提前开工的“集结号”,生产线上紧锣密鼓地高速运转。南昌欧菲光是经开区近年新引进的重点招商项目之一,为了让企业专心致志谋发展,该区成立了支持南昌欧菲光发展实施“管家式”服务工作小组,下设产业发展促进、厂区建设协调、知识产权服务、周边环境整治和员工队伍建设五个专业工作组,为其提供全程领办、代办和帮办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据统计,该区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为企业招到了10500余名新员工,妥善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另外,该区还针对企业员工大量增多而带来的员工住宿建设不能跟上的问题,积极协调租用周边高校学生宿舍及农民公寓,解决员工住宿约12000余人。

  变“被动过关”为“享受服务”,经开区正是凭这种“管家式服务”模式,赢得了欧菲光企业用追加投资、扩大发展来给他们“加薪”。目前,南昌欧菲光产业群已在经开区总投资50多亿元,现已完成了“三个园区”(共包括四家公司)的开工、建设及投产,其入驻小微工业园的扩张项目即将启动,进一步带动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落户经开区。

  党建管家:

  为园区党员安个“

  张伟家在安徽宿松,在九江读大学,来南昌工作两年了,现在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昌人”。由于组织关系不在南昌,他也就成了一名流动党员,但如今他在经开区找到了另一个家——非公企业党组织。据悉,张伟所在的党组织是经开区首个批准成立党委和首批成为园区党建示范点的企业——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其党委下辖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8人,成员不是很多,却来自全国各地。前段时间,大伙儿还在工作之余抽空排练参加公司组织的篮球比赛活动,比赛那天他们同时还有维持活动现场秩序的任务。目前,该区已先后组建了基层企业党组织104个,下辖包含六个党委、三个党总支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100%组建了党组织,共涵盖非公企业177家,党员总数达1000多人(其中大部分为流动党员)。

  针对非公企业党员队伍“难管理”、先锋模范作用“难发挥”及党建工作“难保障”等问题,2011年初,南昌海立在全区范围内率先探索和启动了“三合一”的工作模式,即在制造部设置人事协调主任职位,人事协调主任由党支部书记和部门工会主席担任。这样一个“三合一”的实职,可以发挥在“党建经验丰富”和“企业情况熟悉”等方面的优势,有效地凝聚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合力。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我们预备在全市率先开通‘手机党建报’,精心打造专属经开区党员的‘内网’”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改变过去“口耳相传”的方式,在区、村(社区)、企业等党建工作者和党员中搭建起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真空课堂”,同时拥有“管家”的权限,可以通过手机平台接收园区广大党员反馈的信息,帮助党组织收集民意、了解民情,进一步畅通党组织与党员间表情达意的渠道,为党组织制定政策、出台措施提供大量有效的参考信息。

  群众管家:

  化“民声”为“民生”工程

  “做梦都没想到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能有九百四二块九毛六的月固定收入,这样的好日子哪里有哟!”谈起现在的生活,经开区蛟桥镇下罗村81岁的李正生大爷,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近年来,经开区园区建设日新月异,高楼、道路、社区广场、项目厂房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日益扩大的园区建设一下就扩展到了老人所在的村组,老人世代赖以生存的耕地、居住房屋先后被征收。“说实话,心里确实有些舍不得,但社会在进步、在发展啊,拆旧建新这是个发展规律,也是利民的好事啊!”家乡的变化,李正生既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养老保险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无忧无虑。

  李正生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和老伴李反秀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仅花了5万多元,从去年7月份开始,两人每月可以领到1800多元养老金。“参保的5万多元虽然是自己一辈子的积蓄,但是自己缴的钱两年多就能回本,以后就可以享福了”老两口乐呵呵地笑了。

  截至目前,该区已有12000人像李大爷这样的失地农民办理了参保手续。这些失地农民中已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从去年7月份开始就按时足额领取了养老金,经开区平均每月发放养老金300多万元。

  “走进田间地头,走进车间厂房,倾听群众的心声,我们才能化‘民声’为‘民生’工程,让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才能换得群众的真正的‘掌声’。”南昌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进一步加强民生建设,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探索出以“民声”工作为平台,不断扩展民生工作的内涵外延,走出“大民生”格局的新路子。

  李文玲 袁乐平 本报记者 张平 陈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