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缓解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难题
本报记者 陈 璋 文/图
今年8月1日,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新规实施后,居民电动自行车如何停放?社区又如何破解长期存在的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等顽疾?近日,记者走访南昌多个小区发现,许多街道和社区积极创新举措,开辟停放空间,通过自筹资金和引入社会资本并举的方式,有效缓解了电动自行车停车难、充电难问题。
立体式停车满足多元化需求
9月30日傍晚,南昌县八月湖街道力高国际城,下班的居民纷纷骑车驶入小区。家住2栋1单元15楼的王女士熟练地将电动自行车驶进负一楼,停好车后,插上电源,手机扫码,随着“嘀”的一声,充电便开始了。
实际上,在今年上半年之前,力高国际城地下室还是不折不扣的杂物间,居民大大小小的闲置物品堆积于此。为落实电动自行车停放新规,7月份开始,杨家湾社区居委会在辖区内不断寻找新的空间,经过与居民商议,决定全面清理地下室,并引进企业投资安装充电桩,满足居民停放需求。
走进2栋地下室,记者看到,这里整齐停放了数十辆电动自行车,其中一半左右的车位配建了充电桩。“因为有的居民可以在单位充电,为减少空置率,我们并没有全部安装充电桩。”杨家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姚凤钢介绍,目前力高国际城小区内已有4栋楼房的地下室改造成了电动自行车停车位,每栋可以停放近百辆车。“地下室内还安装了声控灯和摄像头,以保障居民停车安全。”
在力高国际城小区,除了在地下“做文章”,地面上也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地面空地、地下室、一楼架空层等多种形态互补的立体式停车模式。
记者看到,在小区地面,社区通过改造荒废绿地和闲置空间,已经建了9个停车棚,其中3个是今年8月建成,采用钢制结构和帆布顶棚设计,提升了车棚耐用性、也减小雨滴噪音给居民带来的影响。在一些楼房的架空层,社区也“见缝插针”建设充电桩,让每栋楼又能新增数十个停车位。
值得一提的是,该小区还引进了一项“黑科技”。如果居民推着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该科技系统将阻止电梯运行,并发出警报声,提醒居民将车辆移出电梯。“目前小区所有电梯已安装运营,从根本上杜绝了消防隐患。”姚凤钢说。
光伏充电时尚又实惠
“现在单元门口就有充电棚,还是光伏充电,价格特实惠。”在南昌市青云谱区徐家坊街道楞上花园,这里刚刚建成了一座全新的光伏充电停车棚,让居民们欣喜不已。
楞上花园作为大型老旧小区,长期以来,电动自行车随处停放,“飞线充电”也是司空见惯。今年8月,为解决这些问题,楞上村委会引进企业投资,在楞上花园试点建设三处光伏充电停车棚。目前,小区已在22栋和23栋之间建成一座,另外两座也即将完工。
9月30日上午,记者在楞上花园看到,新的停车棚占地36平方米,可容纳30辆电动自行车,并配建了20个充电桩。与传统停车棚不同的是,这里的棚顶全部覆盖安装了光伏板,不仅材料新颖,外观也更加时尚。停车棚承建公司负责人刘黎明介绍,按照南昌市平均日照时长,停车棚每年可发电8000千瓦时,基本能满足20个充电桩用电需求。在消费模式上,居民既可以扫码按照1元/6小时的价格支付,也可以登录企业网上商城,购买68元生活日用品即可享受全年免费充电。
与楞上花园相距不远的东方明珠小区,也在积极建设光伏充电停车棚。
“东方明珠小区建成已有15年,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居民一直对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问题反映强烈。”徐家坊街道塔子桥东社区党委书记徐蓉蓉表示,今年7月,社区在街道的帮助下,建设了3个光伏充电停车棚,每个可容纳60辆车,深受居民喜爱。
徐蓉蓉介绍,光伏发电主要自用,余电还可上网,同时配备智能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和充电系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管理,切实保障了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未来我们还将新建12个停车棚,采用新能源和传统充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满足居民停车需求。”
“尽管还有不少地方仍然面临停车难、充电难问题,但今年以来,全市各地都在多措并举建设停车棚,已取得明显成效。其中一些好的做法还可以作为典型经验进行推广,为更多小区提供借鉴,不断探寻适合自己的办法,进一步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南昌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