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南昌老房:风雨老房 浓缩南昌城的记忆

13.12.2014  12:40

  “老房子”可能阴暗、孤独、沉闷,如果要赋予感情色彩的话,最多加上持重、安详、温暖这样的词句。而对于学者与研究者来说,“老房子”则是会说话的“活化石”,也是历史、文化、美学的载体。

  在我们寻找老房子的记忆时,南昌又有哪些老房子值得我们留恋呢?经过数天的寻找,也许不全,但双脚之间迈过的是一个城市的脚印,尺牍之间,浓缩了一个城市的记忆。

  壹 洪都大院苏式建筑

  老式大院里的别样建筑群

  地点:青云谱区洪都大院内

  结构:砖瓦

  建筑年代:上世界50年代 苏式风格

  在南昌,坦白说,外国建筑是不多的,除了屈指可数的天主教堂外,硕果仅存的或许就只剩下洪都大院了。

  文学家余秋雨曾这样评价过南昌:南昌是我认为最不好玩的城市,幸亏有青云谱。有人说,这是他作为一个文人对八大山人地位的一种肯定。但在青云谱有个地方,平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却绝对富有潜力。

  它就是洪都大院的苏式建筑群。走进大院,有一排排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苏式老房子,在这里,高大的树木华盖一样高过屋顶,墙根的花草围在花圃里,风吹过,叶子哗哗地响着,细枝末节显示那个年代的气派。

  贰 贺龙指挥部

  80多年前的弹痕依旧清晰

  地点:南昌市子固路165号

  结构:砖木

  占地面积:1608.75平方米

  贺龙指挥部旧址是“南昌八一起义”旧址群之一,坐落在南昌市子固路165号,旧址原是中华圣公会所在地。建于1925年,主体坐东朝西,临街的前楼是一幢传统中式风格的三层楼房;与楼房连接的为礼堂和厢房,均为两层;后院有一幢西式风格的两层小洋楼。1927年7月下旬,贺龙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来南昌,将指挥部设在这里。7月31日贺龙在此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下达战斗命令,分配作战任务。8月1日,贺龙率部参加南昌起义。8月6日,贺龙率部离开南昌。此后,这里仍为圣公会所在地。

  叁 叶挺指挥部旧址

  “铁军”声威今犹在

  地点:苏圃路1号南昌二中校园内

  结构:砖木

  占地面积:402.25平方米

  叶挺指挥部旧址是一座平面布局对称的工字形楼房,两层砖混结构,坐北朝南,外墙为青砖绵砌的清水墙,屋面为木人字梁结构,上铺传统小瓦。叶挺指挥部旧址建于1925年,为心远学校教学楼。1927年7月下旬,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从九江来到南昌,将师部设在这里。7月30日下午,叶挺在这里的二楼会议室召开全师营以上军官会议,传达南昌起义的决定并布置了战斗任务。起义胜利后部队改编,叶挺任第十一军军长,这里便成了第十一军指挥部。起义军南下广东后,这里仍为学校。

  肆 佑民寺钟楼

  寺庙钟声敲响数千年

  地点:环湖路37号院内小花园东南角。

  结构:花岗岩

  佑民寺铜钟系南唐大将林仁肇(南唐南部留守、南昌尹,后被后主毒死)于乾德五年(公元967年)铸,重 10064斤,高七尺,围长一丈四尺八寸,是南昌三宝(普贤寺铁像、佑民寺铜佛、宋代铜钟)中仅存的一宝。1929年,南昌居士姚国美、 曾非欤等和南海行宫住持恒定和尚共同发起修复佑清寺,寺名改为“佑民寺”,并将原放在普贤寺内的铜钟移至佑民寺西侧,还专门建了一座花岗岩结构的四层正方形钟楼保护至今。钟楼坐西朝东,4米见方,通高12.5米,半球形房顶,房顶一侧置一避雷针。钟楼的下面三层空置,第四层吊置铜钟。

  策划/江南都市报记者陈明华 文/图 江南都市报记者戴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