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话”去哪儿了?

12.03.2014  11:43

     “南昌话”去哪儿了?多半年轻市民嫌“”不说 

    和家人朋友在一块用南昌话唠唠家长里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南昌,在公共场合说南昌话的机会已经是越来越少了,甚至有土生土长的南昌人觉得南昌话土,拒绝说南昌话。作为南昌人的“母语”,如今有多少人还将南昌话挂在嘴边?又该如何进行保护和传承?3月11日上午,记者带着疑问,走上了南昌街头进行采访。

     南昌“土话”韵味十足

    “恰了饭啵”、“今呀日头冒出来诶,听哇又要落雨”……在胜利路步行街,不少老人围坐在一起,用南昌话唠着家常。84岁的刘奶奶是这群老年人中最年长的一位,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昌人,南昌话早已在她心里扎下了根。“虽然外地人听不懂南昌话,也有年轻人觉得说南昌话是没教养的表现。但我们说惯了的人就会觉得特别顺口,说着心里踏实。”刘奶奶操着标准的南昌话对记者说,“我说了一辈子南昌话,你要我说普通话我还会觉得别扭呢。

    在67岁的“老崽子”何大爷眼中,南昌话非但不土,还更为生动形象。“南昌有一首非常有名的童谣:‘大头壳,指麻啄,恰饭恰一桌’,大头壳指小孩,人小头大越显可爱;指麻啄是指手指头敲脑袋。这首童谣在提倡节约粮食的同时,还展示了南昌人出众的审美观。”在李家路口做摩的生意的杨师傅聊起南昌话来同样口若悬河:“我觉得南昌话是非常有特色的,尤其体现在颜色上。比如红色,南昌人会说‘宣红’,白色南昌话叫‘雪白’,黑色南昌话叫‘灭黑’,绿色叫‘吉绿’。

     年轻人多半不爱说南昌话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昌人,21岁的小徐却很少说南昌话。“我会说南昌话,但平时说的比较少,和父母交流也都是用的普通话。”小徐说,“我觉得南昌话比较土,说快了还有点冲,不好听。”在某企业工作的伍先生则表示,公共场合说南昌话会显得不那么“高大上”。“身边的朋友同事都说普通话,如果自己说南昌话会显得格格不入,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伍先生说。

    今年22岁的小李刚从大学毕业,自己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所以他还会说南昌话,但他发现不少同学已经遗忘了方言,“有的是一句话都不会说,从小到大都没说过,我觉得这是有点忘本,但是也没办法。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市民中,有近六成年轻市民不太会讲南昌话,甚至还有人觉得自己的南昌话很难听。

     南昌话应得到保护和传承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家长认为南昌话不好听,从而刻意阻止孩子说南昌话。“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播音腔’了,很少能听到学生在学校里说南昌话。”在某小学任教的张老师向记者介绍,“很多70、80后父母平常就说普通话,大人说普通话,孩子也只能跟着说,时间久了,要再学习方言,就难了。

    80后家长方女士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在家里,大人之间交流用南昌话,但跟孩子沟通时,还是用普通话,因为怕影响孩子的普通话学习进度。在章江路菜市场经营小店的黄女士表示,虽然做生意时大部分人喜欢用南昌话沟通,但还是不希望孩子把南昌话挂在嘴边。

    1949年来昌定居的王大爷则认为,南昌话是南昌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应被经济社会的发展浪潮所淹没。“我希望下一代都要学会说南昌话,把南昌话继续传承下去。” (来源:天圆网 记者 郑小波)